茶緣
My Encounter with Tea
亙久稽疑終得解
將近 30 年前,剛開始接觸茶文化時,就在書上讀到茶有六種:綠茶、青茶、紅茶、黑茶、白茶、黃茶。那本書相當有趣,說(大意)大家都知道這六種茶是甚麼,就不贅言了。可是,這「大家都知道」的,好像很少人知道,可能包括該書作者,呵呵。
很快,我就從其他書上學到,綠茶是不醱酵的茶,青茶(烏龍茶)是半醱酵的茶(醱酵程度 10% - 90%),紅茶是全醱酵的茶,黑茶是後醱酵的茶。但是,這麼多年以來,問了這麼多茶人,沒有一位能夠回答,白茶、黃茶的定義究竟是甚麼。大家都跟我說,白毫、白牡丹....是白茶,黃芽....是黃茶。夠厲害的茶人一嘗就知,哪杯茶湯是不是白茶、黃茶,不怎麼厲害的「老師」可能覺得我在拆臺、找碴。但是,我是真想知道,為甚麼某些茶被歸類為白茶、黃茶?
提問、查資料....太多年沒有答案之後,已經放棄好幾年了。那天,偶然,竟在網上翻到答案!多麼雀躍!!
原來,綠茶雖不醱酵,但經過殺青、揉捻(在過程中大部分白毫脫落),然後乾燥。白茶則不經過殺青、揉捻(因此白毫能夠保留),直接乾燥。黃茶則在殺青之後,比綠茶多了一道燜堆渥黃的工序。
|
我所嘗過的好茶
記憶中我所嘗過最香的茶,是中學時期去十六姑的摯友郝姑姑家拜年時得到的。郝姑姑的父親郝公公長住香港,那年來臺灣過年,帶來極品好茶。
當時還沒有「功夫茶」的觀念,此茶盛在一組三件有蓋有托的細瓷杯中。杯(內面)是純白的,茶湯是淡綠的,漂著一枚一旗二槍的翠綠芽尖。那香,真是「嚇煞人」!原本郝姑姑只給大人每人一杯,我沒有的。但十六姑讓我就她杯中嘗了一口,應是我的表情讓郝姑姑看在眼裡,她便備了一杯給我。拿在手裡,真的感動得想哭!
從那杯茶開始,我就尋尋覓覓想再喫那樣的茶,至今闕如。真的至今再沒見過那麼淡綠的茶湯、那麼翠綠的芽尖。至於那透腦的灌頂之香,就更別想了。
武陵茶王
Alice
說,此茶她家每年只能分到六罐。那天她先生原本要她送酒的(他們家的酒,可是儲存在大盤商的專業酒窖中的),幸好她堅持,我們才能嘗到這雋品中的逸品茶王。這是我成年之後嘗過最美的茶。中學時期不懂「喉韻」,郝姑姑那茶是否有喉韻?完全沒有印象。但 Alice 這茶,有極美極潤的喉韻。我們嘗過之後便輕易捨不得喝,留著招待貴客。可是貴客似乎並不怎麼欣賞,連我們自己都覺得,有客人時這茶不如平時那麼好喝。去問 Alice,她幾乎跳起來,說,這茶本就是要自己閒閒靜靜地品賞,不能待客的。顯然,這是「眾樂樂不如獨樂樂」的逸品。
然後,是 2008/09 年節期間,
Vivian 回臺過年,帶給我她母親得到的極品好茶。她母親將我當女兒,得到好東西就會想到我(她母親可不是尋常人)。那茶裝在小竹筒裡,外頭包裹綠茶色的絲緞。猜想原本應裝在盒子裡,盒中不只一筒。這茶非常之香,可惜或許因為當時我們遷入新居不久,家裡沒有完全「定位」,無法將此茶妥善保存。第一次嘗時覺得絕美,再嘗,就不那麼香了。
如前所述,可見我愛茶香、茶色甚於茶韻、茶味。老弟、小叔都很清楚,也曾送我他們在大陸得到的極品好茶。那些茶的包裝,真是驚世驚人!老弟那盒是「銀青」,小叔那盒則是「金紫」。都是極盡精美的金屬高方盒中裝著密封的綠茶,兩盒成對躺在襯有絲緞的精雕細琢木盒中,外頭還有紙袋。從內封、金屬盒、絲緞、木盒、紙袋,全是相同色系相同紋彩。可惜那都是在美國送的,行李帶不下,轉送友人了。(老弟知道後氣壞了,所以沒再告訴小叔。)
至於 Alice 送的那罐武陵茶王,喝完後包裝捨不得丟棄。結果老爺沒弄清楚,請女兒帶去美國送給她大伯。大哥拆開見是空罐,還跟老爺說我們被騙了。可真道地是一筆糊塗帳啊!
|
我的寶貝茶具
Heirloom
Japanese Tea Set
Heirloom
Japanese Tea Saucer
另有一套Meissen Porcelain 的六組茶杯與杯碟,則是在我 60 歲生日茶席上,幾位閨友合送的禮物。
這套杯組的特色在於,六組花紋不同,但材質、顏色相同,故成一套。六種花紋包括:繁華、花卉、皇冠、葉紋、繩紋、蓆紋,每組茶杯、杯碟花紋成套,而材質、顏色卻不相同。
Meissen
Tea Set in Box
Meissen
Tea Set Collage 1
Meissen
Tea Set Collage 2
Meissen
Tea Set Collage 3
|
今年緬懷 @ 2019/05/27
Related
Articles:
2016 0527 三色水果沙拉
2014 0527 Grill Extravaganza
2013 0527 緬懷 Memorial Day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