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次八人
果盤
前菜
紫玉炊香
菰米冬筍 莧米乳瓜 藜麥薊心 蕎麥菌菇
火鍋
十穀粥蟳火鍋
缸菜
黃河口四大缸
穀食
單餅饊子 玉米窩頭
甜品
桂香江米藕 雪梨菊花粥
糖食
龍鬚糖 寸金糖 丹橘糖 蓼花糖
飲品
五加皮 黃金桂
|
穀品
「百穀」之稱,見於《詩經》《尚書》《周易》;「五穀」之說,則見於《周禮》《禮記》《論語》。
《周禮.天官》鄭玄注:「五穀,麻黍稷麥豆也。」《孟子.滕文公上》趙歧注:「五穀,謂稻黍稷麥菽也。」「菽」即是豆,兩說相合,同於《呂氏春秋.審時》所討論的「禾(稷)黍稻麻菽麥」等「六穀」。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穀,稷也,名粟。」古籍中「稷」「粟」「粱」即是小米(Setaria
italica, foxtail millet)。這種穀物在中原有 7500 年以上的栽植歷史,是遠古時期黃河流域最為重要的糧食作物。古人稱國家為「社稷」,「社」是土神,「稷」是穀神。夏代商代皆屬於「粟文化」。
另有一說,認為「稷」是不黏的「黍」。若從此說,則上古最為重要的糧食,「粟」,小米,即不在「五穀」或「六穀」之中。因此,「稷」應為「粟」。
「黍」(Panicum
miliaceum, common millet, Proso millet, 黃米)在中原已有 8700 年以上的栽植歷史。《詩經.魏風》:「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秬」「秠」則是黑黍,《詩經.大雅.生民》有「維秬維秠」「恆之秬秠」。黍在遠古極為重要,北魏《齊民要術》仍以之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稻」(Oryza
sativa, Asian rice, 水稻)在華中、華南已有 8200 年以上的栽植歷史,至今仍是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麥」(Triticum
aestivum, common wheat, 小麥)原產於西亞肥腴月灣(The Levant, 新月沃土),是「五穀」中惟一非原產於中國的糧食作物。麥在中原已有 4000 年以上的栽植歷史,至今仍是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另,《詩經.周頌》中,〈思文〉有「貽我來牟」,〈臣工〉有「於皇來牟」。曹魏張揖《廣雅》:「大麥麰也,小麥麳也。」認為「來牟」是小麥與大麥。
「麻」(Cannabis
sativa, hemp, 大麻)在中原已有 6000 年以上的栽植歷史。《詩經》提到當時麻的兩種用途:〈陳風〉的「不績其麻」「可以漚麻」、〈豳風〉的「八月載績」是使用其韌皮纖維織布製繩;〈豳風〉的「九月叔(拾取)苴(麻籽)」「禾麻菽麥」、〈大雅.生民〉的「麻麥幪幪」則是擷取其種仁做為糧食。
「菽」原是豆的總稱,在「五穀」中則專指大豆(Glycine
max, soybean)。大豆在中原已有 5000 年以上的栽植歷史,《詩經.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古籍中稱之為「菽」「戎菽」「荏菽」,漢代之後才稱之為「荳」或「豆」。
五穀(六穀)中,稷、黍、稻、麥屬禾本科(Poaceae),麻、菽則否。現代供食的穀物(cereal)亦多屬禾本科,然另有一些非禾本科植物的種籽,亦可當成穀物食用,稱為 pseudocereal,「類穀物」。本讌前菜即採用蕎麥、藜麥、莧米等「類穀物」。
|
穀品
紫玉炊香
宋代楊萬里《江山道中麥熟》:「黃雲剖露幾肩歸,紫玉炊香一飯肥。」
菰米冬筍
菰米(Manchurian wild rice, 雕胡米, 茭米)是菰(Zizania latifolia)的種籽,古代曾經用為糧食,現代則被視為時尚養生美食。菰的莖中若寄生菰黑粉菌(Yenia
esculenta),會刺激新萌嫩芽薄壁組織的生長,使幼嫩莖部膨大,成為「菰菜」,亦即茭白。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五:「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在此亦可使用其他菰屬植物的種籽,比如 Canada rice, water oats。
|
|
40
|
grams 菰米, rinsed and drained
|
aa
|
清油
|
40
|
grams 熟冬筍丁
|
20
|
grams 藥芹丁
|
20
|
grams 胡蘿蔔丁
|
80
|
ml 素高湯
|
aa
|
海鹽
|
aa
|
松子, toasted
|
菰米以清油略炒。落入冬筍丁、藥芹丁、胡蘿蔔丁,拌炒均勻。淋下溫熱的素高湯,持續攪拌,徐徐煮沸,以海鹽調味。加蓋,燜煮 20 分鐘。離火,不揭鍋蓋,續燜 20 分鐘。撥鬆,分盛八只匙盞中,飾以烤酥的松子。
|
菰米冬筍
莧米乳瓜
莧米(Amaranthus
spp., amaranth grains)為「類穀物」,莧亞科(Amaranthoideae)草本。在馬雅文明後期(西元 9-16 世紀)與
Aztec 時期(西元 14-16 世紀),中美洲莧米產量與玉米、稻米相當,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今日莧屬植物多以嫩葉用為蔬菜,是為莧菜(amaranth greens)。然仍有數種以種籽用為穀物,包括尾穗莧(A. caudatus)、穀粒莧(A. hypochondriacus)、繁穗莧(A. cruentus)。
|
|
aa
|
洋蔥末
|
aa
|
清油
|
aa
|
蒜末
|
aa
|
迷迭香末, rosemary
|
20
|
grams 莧米
|
80
|
grams 乳瓜, butternut squash, cubed
|
80
|
ml 素高湯
|
aa
|
海鹽
|
aa
|
現磨黑胡椒
|
8
|
支迷迭香葉尖
|
洋蔥以清油炒至柔軟透明。落入蒜末、迷迭香末略炒,加入莧米、乳瓜,拌炒均勻。淋下溫熱的素高湯,持續攪拌,徐徐煮沸。以海鹽、黑胡椒調味。加蓋,燜煮 20 分鐘。離火,不揭鍋蓋,續燜 20 分鐘。撥鬆,分盛八只匙盞中,飾以迷迭香葉尖。
|
莧米乳瓜
藜麥薊心
藜麥(Chenopodium
quinoa, quinoa)也屬於「類穀物」,藜亞科(Chenopodioideae)草本。藜麥是南美洲高地特有的植物,其種籽做為穀物食用,在安地斯山脈已有 7000 年以上的歷史;人工栽植亦有 4000 年以上的歷史。營養豐富且均衡,有「印加黃金」之稱,被視為完美完全的理想食品。
藜麥表面有一層帶苦澀味且有輕微毒性的皂苷(saponin),屬水溶性,以水浸泡 15 分鐘,再經沖洗便可去除。市售的藜麥多已經過浸泡、乾燥手續,烹製前仍宜再度浸泡、沖洗、瀝乾,然後使用。
|
|
aa
|
清油
|
2
|
只熟薊心, artichoke heart, quartered
|
aa
|
百里香
|
40
|
grams 藜麥, soaked and drained
|
80
|
ml 素高湯
|
aa
|
海鹽
|
aa
|
荷蘭芹, snipped
|
½
|
只檸檬, zest and juice
|
以清油略炒薊心、百里香。撒下藜麥,淋下溫熱的素高湯。持續攪拌,徐徐煮沸,以海鹽調味。加蓋,燜煮十分鐘。離火,不揭鍋蓋,續燜十分鐘。拌入荷蘭芹、檸檬汁、檸檬皮末,分盛八只匙盞中。
|
藜麥薊心
蕎麥菌菇
蕎麥屬(Fagopyrum
spp., buckwheat)亦為「類穀物」,蓼科(Polygonaceae)草本,分布於溫帶歐亞大陸,至今仍是相對常見的穀食。屬中蕎麥(F.
esculentum, buckwheat, Japanese buckwheat)與苦蕎麥(F.
tataricum, Tartary buckwheat, bitter buckwheat)是較常用為糧食的物種,兩者用法基本相同。
|
|
40
|
grams 蕎麥, rinsed and well drained
|
aa
|
清油
|
40
|
grams 磨菇, cremini mushrooms, sliced
|
40
|
grams 姬松茸, almond mushrooms, sliced
|
80
|
ml 素高湯
|
aa
|
海鹽
|
aa
|
現磨黑胡椒
|
aa
|
帕瑪森乳酪絲, grated parmesan
|
蕎麥拭乾,以乾鍋文火煸炒五分鐘,至微現爆裂聲響。淋下清油,落入雙色菌菇,炒至釋出湯汁,續炒至湯汁收乾。淋下溫熱的素高湯,持續攪拌,徐徐煮沸。以海鹽、黑胡椒調味。加蓋,燜煮 20 分鐘。離火,不揭鍋蓋,續燜 20 分鐘。撥鬆,分盛八只匙盞中,撒下帕瑪森乳酪絲。
|
蕎麥菌菇
上席
取八只長條形小盤,置上四色穀品匙盞,送席。
8
sets @ 28x8-cm plate w/ 4 spoon-dishes
|
十穀粥蟳火鍋
《禮記.內則》:「和糝不蓼。」「糝,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糝」可說是肉粥的原型。
今日江蘇徐州、河南夏邑、安徽宿州、山東棗莊一帶有「啥湯」,或稱「啥鍋」,是以雞與麥仁煮成的鹹粥。「啥」「糝」諧音,「啥湯」或即是傳承數千年的「糝」。
現代樣式最為繁多、口味最為考究的鹹粥,當推廣東粥。嶺南鹹粥大抵可分淥粥與煲粥二類。煲粥將肉料與米穀同以慢火長時間熬煮,可謂得「糝」的真傳。
近年廣東順德,鹹粥又有創新吃法。以輕擂的白米熬粥,取粥汁為湯底製做火鍋,是為「毋米粥」。傳至台北,又以「十穀米」熬製養生湯底,稱為「粥火鍋」。
十穀粥底
所謂「十穀」,除禾本科穀物與非禾本科的「類穀物」之外,亦包括乾燥豆類、蓮子芡實等。所謂「米」,是顆粒狀的穀物。粥火鍋湯底不宜過於濃稠,宜選煮後不甚黏稠的穀米,熬至湯底甜白即成。
|
|
30
|
ml 清油
|
10
|
rams each 糙米, 紫米, 麥仁, 薏仁, 燕麥, 蕎麥, 白豆, 綠豆, 蓮子, 芡實, soaked and drained
|
1000
|
ml 高湯, hot
|
aa
|
海鹽
|
取大砂鍋,以清油將十種穀米拌炒均勻。淋下熱高湯、 1000 ml沸水,持續攪拌,徐徐煮沸。以文火慢煮 20 分鐘。以少許海鹽調味,續煮 20 分鐘,至粥汁甜白。過篩,粥汁用為火鍋湯底,粥米用於啥湯。
漿滑
將蝦、花枝等海鮮擂細成茸,攪拌上勁,擠成球形煮熟,即成蝦丸、花枝丸。用為火鍋料時,生鮮上席,則稱為蝦漿、花汁漿,或蝦滑、花枝滑。
|
|
120
|
grams 蝦仁, deveined
|
aa
|
海鹽
|
aa
|
現磨白胡椒
|
120
|
grams 花枝淨肉
|
半量蝦仁以食物調理機打成蝦茸,所餘半量切丁。拌和蝦茸、蝦丁,以海鹽、白胡椒調味,攪拌上勁,盛在二只漿滑盞中。依同樣方式製成花枝滑,盛在二只漿滑盞中。
醬汁
|
|
aa
|
沙茶蘸醬
|
aa
|
薑醋蘸汁
|
aa
|
椪醋蘸汁
|
三色醬汁分盛八只分格酢料碟中。
備席
|
|
2
|
隻青蟳, dressed, 300 g each, halved
|
2
|
隻紅蟳, dressed, 300 g each, halved
|
aa
|
蝦滑, 花枝滑
|
aa
|
甘藍菜絲
|
aa
|
紅棗, 腐衣
|
aa
|
十穀粥汁, 粥米
|
aa
|
三色醬汁
|
2
|
只雞蛋, beaten
|
青蟳、紅蟳螯殼略為捶裂,分置盤中。雙色漿滑同置盤中。甘藍菜絲置盤中。紅棗、腐衣、十穀粥汁同以大砂鍋煮沸,置火爐上,與雙蟳、漿滑、菜絲、醬汁一同送席。
待粥汁煮沸,先落入青蟳,加蓋,燜煮八分鐘,盛出。再落入紅蟳,同樣燜煮八分鐘,盛出。賓客各依所好,取蟳蘸醬汁供食。
粥汁撈淨殼渣,加入十穀粥米、甘藍菜絲,燜煮至軟。蝦滑、花枝滑分別刮成八份,落入鍋中,燜煮五分鐘。隨後淋下蛋液,煮成啥湯,分盛小碗奉客。
28-cm
Ø
donabe
4 @
24-cm Ø plates
4 @
paste holders
8
sets @ plate, bowl, & condiment dish
|
黃河口四大缸
「四大缸」原是膠東農村的淳樸食風,以四只土缸盛裝鄉野鹹菜、醬菜而得名。近年時興蔬食、粗食,遂淡化「四大缸」的鹹度,烘托精緻的視覺呈現,而以嶄新的風華,攫取饕客的青睞。
豆豉辣椒
各地常見的小菜。以黑豆豉、蝦乾粒、紅辣椒段、蒜粒炒成,趁熱拌入芫荽葉。
蝦油小菜
「蝦油小菜」是遼寧錦州名產,以優質蝦油醃成。頂花帶刺的小黃瓜製成者最負盛名,在此以之為主,輔以藥芹、甜椒。
北京醬菜
北京醬菜多以黃醬醃製,略帶甜味。在此主要選用醬蓮藕,輔以醬胡桃、醬香椿。
揚州醬菜
揚州醬菜以醬油醃製,以脆嫩見長。在此主要選用醬萵筍,輔以醬花生、醬薑芽。
炸魚柳
黃河口盛產「狗缸魚」,是四大缸的地道搭配。狗缸魚學名長綿䲁(Zoarces
elongates, eastern viviparous eelpout, 光魚, 海鮎魚),在產地十分尋常,在外地卻不易得,可以其他綿䲁(eelpout),或鰻魚、鱔魚、鯰魚等無鱗魚替代。此味傳統以全魚炸成,在此則以去骨魚肉製做。
|
|
8
|
尾綿䲁, dressed, 200 g each
|
80
|
grams 麵粉
|
80
|
grams 芡粉
|
aa
|
海鹽
|
aa
|
現磨花椒
|
aa
|
炸油
|
綿䲁每尾取下兩側帶皮魚肉,拭乾。拌和麵粉、芡粉,以海鹽、花椒調味。魚柳逐條沾上粉料,入油炸至金黃酥脆。瀝淨炸油。
備席
|
|
aa
|
豆豉辣椒
|
aa
|
蝦油小菜
|
aa
|
北京醬菜
|
aa
|
揚州醬菜
|
aa
|
炸魚柳
|
aa
|
荷葉餅
|
aa
|
大蔥白
|
aa
|
白蘿蔔, peeled, cut into strips
|
四色醬菜均切成丁,分盛缸中。炸魚柳、荷葉餅、大蔥白、白蘿蔔分盛盤中,送席。賓客各依所好,取荷葉餅,加入大蔥白、白蘿蔔、炸魚柳,撒上各式醬菜,捲起供食。
4 @
earthenware ramekins
4 @
24-cm Ø plates
|
黃河口四大缸
黃河口四大缸
單餅饊子
單餅饊子是搭配「啥湯」的經典穀食。《齊民要術》:「環餅一名寒具....入口即碎,脆如凌雪。」《本草綱目.穀部》:「寒具即今饊子也。」「冬春可留數月,及寒食禁煙用之,故名寒具。」
|
|
200
|
grams 中筋麵粉
|
6
|
grams 海鹽
|
aa
|
清油
|
aa
|
炸油
|
8
|
張荷葉餅
|
麵粉、海鹽、 280 ml 清水和成軟麵糰,反覆揉勻,醒一小時。搓成粗條,置清油中浸一小時。搓成細條,續置油中浸一小時。盤成絲條,再浸一小時。分為八份,每份環繞在二支筷子上,拉成細絲,落入溫油中炸至金黃酥鬆。充分瀝淨油脂,以荷葉餅捲起,盛盤送席。
28-cm
Ø
plate
|
玉米窩頭
玉米窩頭是搭配「四大缸」的經典穀食。
|
|
150
|
ml 溫水, 40°C
|
15
|
grams 白糖
|
½
|
袋乾酵母菌, 3.5 g
|
160
|
grams 玉米細粒, cornmeal
|
80
|
grams 黃豆粉
|
3
|
grams 海鹽
|
aa
|
清油
|
溫水、白糖、酵母置盆中,靜置十分鐘。玉米細粒打成極細粉末,與黃豆粉、海鹽、少許清油一同加入濕酵母中和成麵糰。加蓋,醒發一小時。分為八份,每份捏成底部中空的尖塔形。排列在蒸籠內,入蒸箱蒸 20 分鐘。連籠置盤上送席。
24-cm
Ø
bamboo steamer tray on saucer
|
桂香江米藕
江米即是糯米。
|
|
1
|
節大型蓮藕, 7-cm Ø
|
aa
|
白醋
|
80
|
grams 圓糯米, soaked and drained
|
60
|
grams 晶白冰糖
|
aa
|
海鹽
|
30
|
grams 糖醃桂花
|
蓮藕去皮,切下藕節,成 20-cm 長。燙過摻有白醋的沸水,以免變色。漂過冰水,充分瀝乾。藕孔中填入糯米,置 20x10x8-cm 烤盤中。冰糖、少許海鹽、 600 ml 清水一同加熱至冰糖溶化,淋入烤盤中。覆以桑皮紙,入蒸箱蒸二小時,至米藕十分酥糯。
取出米藕,切出 24 片,分置小盤中。烤盤湯汁濾清,煮至略呈濃稠。調入糖醃桂花,淋在米藕片上,送席。
8 @
20-cm Ø plates
|
雪梨菊花粥
|
|
80
|
grams 粳米, soaked and drained
|
8
|
枚大紅棗, 6 g each, soaked and drained
|
2
|
只雪梨, 400 g each
|
5
|
grams 枸杞子
|
60
|
grams 晶白冰糖
|
10
|
grams 乾菊花
|
取 2000-ml 燜燒鍋內鍋,煮沸 1200 ml 清水。撒下粳米,持續攪拌,煮沸。加蓋,置入外鍋中,燜置一小時。取出內鍋,加入紅棗,煮沸。加蓋,置入外鍋中,續悶 30 分鐘。
雪梨去籽,連皮切丁。取出內鍋,加入雪梨丁、枸杞子、冰糖,再度煮沸。加蓋,置入外鍋中,續燜 30 分鐘。取出內鍋,加入乾橘花,慢煮五分鐘。分盛小碗送席。
8 @
240-ml bowls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