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全席
席次八人
乾果四色
鮮果四色
前菜四品
麻辣瓜衣 雞絲拉皮 水晶龍蝦 醇香羊糕
大菜四道
上羹官燕 元汁網鮑 花炊鵪鶉 拔絲金棗
暖鍋一品
芙蓉蝦球暖鍋
點心
鮁魚雙餃 詩禮銀杏
飲品
即墨老酒 五窨香茶
|
麻辣瓜衣
|
|
4
|
支小黃瓜
|
aa
|
麻油
|
aa
|
花椒粒
|
aa
|
薑絲
|
aa
|
紅辣椒絲
|
aa
|
淡色醬油
|
aa
|
烏醋
|
aa
|
黃糖
|
小黃瓜每支切除兩端,切成六段,每段沿外圍批下卷形瓜皮。所餘瓜心用於雞絲拉皮。
以麻油略炒花椒粒,落入薑絲、紅辣椒絲炒勻。落入瓜皮卷,以淡色醬油、烏醋、黃糖調味,翻炒至黃糖溶化。
瓜皮卷排列在盤中,盛上調味絲料,送席。
24-cm
Ø
plate
|
雞絲拉皮
|
|
100
|
grams 小黃瓜心
|
100
|
grams 粉皮
|
100
|
grams 熟雞胸淨肉
|
60
|
grams 調味芝麻醬
|
aa
|
淡色醬油
|
aa
|
烏醋
|
aa
|
黃糖
|
aa
|
蒜茸
|
aa
|
紅油
|
取麻辣瓜衣所餘的小黃瓜心,切成粗絲,鋪在盤中。粉皮切條,置瓜心上。雞肉撕成粗絲,置粉皮上。
拌和調味芝麻醬、淡色醬油、烏醋、黃糖,調拌至黃糖溶化。拌入蒜茸、紅油,與雞絲拉皮一同送席。當著賓客淋下酢料,拌和均勻,奉客。
24-cm
Ø
plate w/condiment dish
|
水晶龍蝦
|
|
1
|
只龍蝦尾, 360 g
|
500
|
ml 蝦高湯
|
200
|
grams 香蔬, mirepoix, cut up
|
1
|
束香草, bouquet garni
|
60
|
ml 清酒
|
aa
|
海鹽
|
½
|
袋凍膠粉, 3.5 g
|
aa
|
芫荽葉
|
龍蝦尾以蝦高湯燙至僅熟,取出置涼。湯中加入香蔬、香草束、清酒,煨煮 40 分鐘。濾清,煮至濃縮五成。以海鹽調味,置涼。
取出龍蝦肉(240 g),切片。取
500-ml 扣碗,整齊排入龍蝦肉。以濃縮蝦高湯浸潤凍膠粉,加熱至溶化。淋在龍蝦上,冷藏至凝結。扣入盤中,飾以芫荽葉,送席。
24-cm
Ø
plate
|
醇香羊糕
|
|
300
|
grams 羊腿肉
|
500
|
ml 高湯
|
60
|
ml 黃酒
|
1
|
只香料包(肉桂, 八角, 丁香, 花椒)
|
aa
|
淡色醬油
|
½
|
袋凍膠粉, 3.5 g
|
aa
|
嫩薑絲
|
羊肉燙過沸水,漂過涼水,瀝乾。高湯、黃酒、香料包一同煮沸,落入羊肉,煨煮一小時。取出羊肉,置涼。湯汁濾清,煮至濃縮為 200 ml。以淡色醬油調味,置涼。
在 16x8x5-cm 糕模內襯入桑皮紙。羊肉摘成粗條,排入糕模內。以濃縮羊肉湯汁浸潤凍膠粉,加熱至溶化。淋在羊肉上,冷藏至凝結。扣出,切成 1-cm 厚片,排入盤中。飾以嫩薑絲,送席。
24-cm
Ø
plate
|
上羹官燕
明代鄭和下西洋,將原產於東南亞的燕窩引介至中土。至清代後期,燕窩已成為宮廷貴冑、富商鉅賈心目中首屈一指的席上珍饈。
慈禧垂簾聽政之後首度慶生,御膳包括火鍋二品、大碗四品、中碗四品、碟菜六品、片盤二品、餑餑四品、銀碟小菜四品。其中大碗是主要大菜,四品全是燕窩:燕窩福字鍋燒鴨子、燕窩壽字白鴨絲、燕窩萬字紅白鴨子、燕窩年字什錦攢絲。而中碗、碟菜、銀碟小菜,為首菜餚均是燕窩。民間對燕窩的重視,同樣不遑多讓。齊如山《中國筵席的規矩》,也以「燕菜席」為各種席面之首。
燕窩是爪哇金絲燕(Aerodramus
fuciphagus, edible-nest swiftlet, white-nest swiftlet)的燕巢,幾乎完全以黏性唾液築成,內含大量膠質,故成名貴食材。大金絲燕(Aerodramus maximus, black-nest swiftlet)的燕窩亦可食用,但因色黑,並未成為名貴食材。
燕窩依其形式,可分為燕盞(整只燕窩)、燕角(半只以上的燕窩)、燕條(半只以下條縷完整的燕窩)、燕碎(散碎的燕窩)。金絲燕習慣在高聳的峭壁上築巢,燕窩摘採極為不易,因此完整的燕盞極為難得。
金絲燕第一次所築之巢,雜質最少,純度最高,稱為「初水燕」。舊時初水燕盞大抵作為官場贈禮,因此稱為「官燕」。
燕窩依其顏色,有白燕、黃燕、血燕之分。燕洞靠近洞口處的燕窩為白色,進入洞中則有黃色燕窩,至洞深處又有紅色燕窩。燕窩顏色目前認為來自洞穴中的金屬含量,紅色燕窩含鐵量高,可以補血,稱為「血燕」未嘗不可。另有一種略呈淡灰色的「洞燕」,其色澤則來自金絲燕所取食的海藻。
當此新春獻歲,滿漢全席,便以極品官燕供饌。配合羹湯的金黃,特選用黃燕盞。黃燕盞泡發所須的時間,較白燕盞略長,而較血燕盞略短。頂級燕盞泡發後重量可達乾品八倍以上,因此一盞 6 g 的官燕,泡發後可達 50 g,在此可供席上一位之用。燕菜最忌油脂,製做此菜的高湯,必須充分除淨油脂。
|
|
8
|
只黃燕盞, 6 g each
|
2000
|
ml 雞高湯
|
200
|
grams 香蔬, mirepoix, cut up
|
aa
|
海鹽
|
aa
|
黃酒
|
燕盞以清水浸泡三小時,換過清水,續浸三小時,至每盞發至約 50 g,瀝乾。仔細挑淨雜質,留意維持燕盞完整,分置小碗內。
雞高湯充分除淨油脂,加入香蔬,煨煮 40 分鐘。濾清,煮至濃縮五成,以海鹽、黃酒調味。淋入燕盞碗中,以桑皮紙封口,排列在蒸箱內,蒸二小時,至湯汁微呈濃稠。拆除桑皮紙,每碗架在鎏金底托上,送席。
8
sets @ 240-ml bowl w/ pedestal and saucer
|
元汁網鮑
鮑魚(Haliotis
spp., abalone)是鮑科原始海洋貝類,古稱為「鰒」。段玉裁注《說文解字》:「鮑,饐魚也...鹽魚濕者為饐。」古人「入鮑魚之肆」,聞到的是醃濕鹹魚的氣味,並不是今人所稱的鮑魚。
世界各地鮑魚產區,均以鮑魚為美食。中土鮑魚難得,特顯名貴。至遲在宋代,已有日本鮑魚輸入,當時稱為「倭螺」。蘇軾《鰒魚行》詩:「東隨海舶號倭螺,異方珍寶來更多。」至今日本仍產極品鮑魚,寰宇知名者如網鮑、吉品鮑、禾麻鮑(和嫲鮑、窩麻鮑),其中以網鮑最為名貴。這種鮑魚切開時,切面有清晰網紋,故爾得名。
鮑魚供食,可分為生鮮、速凍、罐裝、乾品四類。傳統海味珍饈,皆以乾品製做。乾品鮑魚的大小以「頭」數計算,一斤二只者為二頭鮑、十只者為十頭鮑。在此「斤」指傳統司馬斤,「司馬」是周代掌管運輸物流的官職,度量衡歸其轄司。這種計量方式由中土傳至東北亞、東南亞,直至今日,各地傳統市場仍然使用,稱為「司馬平制標識」。乾貨物流以香港為集散地,鮑魚頭數即以香港的司馬斤為準,一斤約合 605 grams。
當此新春獻歲,滿漢全席,便以極品鮑魚供饌。網鮑漲發後重量可達乾品 1.75 倍,因此一只 100+
g 的六頭網鮑,在此可供席上一位之用。
網鮑漲發工序繁複,愈大者須時愈久。先以清水浸泡二日。第三日取出,置燜燒鍋內鍋中,以熱水浸泡過夜。第四日取出,徹底刷洗,去淨沙質。網鮑枕底有珠狀凸起,是其特徵,慎宜妥為保留。充分清理之後,置回燜燒鍋內鍋中,加入清水,以慢火煮沸。加蓋,置入外鍋中,燜置過夜。第五日再度慢煮,燜置過夜。至第六日,原本每只 100+ g 的乾網鮑,此時已漲發至 180 g。
傳統煨製鮑魚,以豬小排骨墊底,鍋邊圍上火腿,中間置入鮑魚,其上再置老母雞塊。在此以高湯與火腿汁煨製,以便充分去淨油脂,且使滋味更形均勻。
|
|
8
|
只水發網鮑, dressed, 180 g each
|
1000
|
ml 高湯
|
120
|
ml 火腿汁
|
120
|
ml 黃酒
|
aa
|
薑片
|
200
|
grams 香蔬, mirepoix, cut up
|
1
|
只蘋果, 180 g, cut up
|
8
|
枚草菇, blanched
|
aa
|
淡色醬油
|
8
|
只菜苞, Brussels sprout, trimmed, cooked, and seasoned
|
鮑魚排列在 3000-ml 燜燒鍋內鍋中,加入高湯、火腿汁、黃酒、薑片。以慢火煮沸,加蓋,置入外鍋中,燜置過夜。
取出內鍋,以慢火煮沸,續煮 15 分鐘,取出網鮑。鍋中揀除薑片,落入香蔬、蘋果,煨煮 40 分鐘。濾清,落入草菇,煮至湯汁略呈濃稠,以淡色醬油調味。落入網鮑,燒至溫熱。將湯汁分盛小盤,置上網鮑,飾以草菇、溫熱的菜苞,送席。
8 @
20-cm Ø
plates
|
網鮑
花炊鵪鶉
《儀禮.公食大夫禮》以「雉兔鶉鴽」為上大夫之禮。《禮記.內則》亦有「鶉羹」。早在周代,鵪鶉(Coturnix
coturnix, common quail)已是王公貴族的席上珍饈。
唐宋以降,鵪鶉入饌更受重視。根據宋代司膳內人《玉食批》,宋代宮廷一日御膳,就有五味鵪鶉菜餚:鵪子炙、鵪子水晶膾、花炊鵪子、炙鵪子脯、鵪子羹。而宋高宗幸清河王張俊第,進供御筵中有下酒十五盞,其第一盞第一品便是花炊鵪子。
花炊鵪子製法不詳。在此以「炊」「煙」相生,製做一品香花熏味鵪鶉。
|
|
8
|
隻鵪鶉, dressed, 200 g each
|
aa
|
海鹽
|
aa
|
各色乾香花, such as 茉莉, 玫瑰, 玳玳
|
aa
|
各色香果皮, such as 柑橙, 蘋果, 榅桲
|
aa
|
米糠
|
aa
|
黃糖
|
aa
|
肉桂, 丁香, 荳蔻, 茴香
|
8
|
枚鹽炒黃金板栗, peeled
|
16
|
枚鹽炒銀杏, peeled
|
aa
|
現磨玫瑰鹽, Himalayan pink salt
|
鵪鶉充分拭乾內外,薄抹海鹽。將各色乾香花、各色香果皮分裝入八只紗布袋中,塞入鵪鶉內,冷藏醃置過夜。
將每隻鵪鶉雙翅反拗至背面,以棉繩紮起雙腿,胸部朝上排列在烤盤中,入蒸箱蒸 15 分鐘,至將熟。瀝乾,置通風處吹涼,待蒸氣散去,皮面略乾。湯汁濾清留用。
以米糠、黃糖、各種香料、各色乾香花、各色香果皮起熏爐,置入鵪鶉,熏十分鐘。翻面,續熏十分鐘,至色澤茶黃。拆除棉繩,揀除腹內香花香果袋。
取八只小盤,略撒各色乾花花瓣。置上花炊鵪鶉,飾以黃金板栗、銀杏,與溫熱的蒸鵪鶉原汁、烘熱的現磨玫瑰鹽一同送席。
8
sets @ 20-cm Ø
plate w/ condiment dishes
|
拔絲金棗
拔絲屬傳統魯菜。這種烹調工藝元代已有,稱為「拉絲」,至清代始名之曰「拔絲」。最初以山東所產青香蕉、青蘋果烹製,其後傳至各地,食材變化趨繁,逐漸蜚聲國際。
拔絲金棗據傳出於孔府,將「棗泥餡的山藥糕」製成棗形,炸成金色,再加拔絲。拔絲菜餚原本金色燦燦,金絲縷縷;加上「金」「棗」二字,更顯金玉滿堂、藻躍高翔。
近世或以「金」為金糕(山楂糕)、「棗」為紅棗,這種「金棗」拔絲之後失之過甜。在此則以金棗為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 oval kumquat),其味酸辛微苦。製成三種拔絲金棗,相互補正五味,層次格外豐富。
|
|
40
|
grams 白色山藥茸
|
20
|
grams 紅棗茸
|
aa
|
麵粉
|
aa
|
炸油
|
8
|
枚大紅棗, 6 g each, soaked, drained
|
8
|
只鹽炒杏仁, shelled
|
8
|
只棗形金橘, oval kumquat
|
20
|
grams 山楂糕
|
120
|
grams 白糖
|
aa
|
清油
|
8
|
片檸檬
|
山藥茸、紅棗茸各分為八份。每份山藥茸沾滿麵粉,包入紅棗茸,揉成棗形。以溫油泡炸至金黃,瀝淨油脂。
紅棗蒸軟,由一側切開,去核,釀入杏仁。沾滿麵粉,略以溫油泡炸,瀝淨油脂。
金橘由一側切開,去籽,充分拭乾。山楂糕切為八小片,釀入金橘中。沾滿麵粉,略以溫油泡炸,瀝淨油脂。
以少許清水將白糖炒至溶化起泡,續炒至泡沫漸少,糖汁清澄。待達到 165-170°C,糖汁開始變色,即落入三種「金棗」,迅速翻動均勻。分盛入薄抹清油的小盤中,與飾有檸檬片的冰水一同送席。
8
sets @ 20-cm Ø plate w/ ice-water bowl
|
芙蓉蝦球暖鍋
「高力糊」是調有少量芡粉的蛋清餑沫。裹以高力糊炸成的菜式,色澤雪白光潔,口感外酥裡潤。配以清湯,猶如芙蓉出水,是北方菜系中的傳統名貴湯菜。
薹菜花(Brassica rapa rapifera, rapini,菜の花)是帶有花薹的幼嫩油菜。秋收之後,田中往往遍撒油菜籽,任其生長,做為來年春耕的天然綠肥。春節期間油菜已然著花,黃豔可愛,正宜擇其幼嫩,擷採入饌。 |
|
8
|
尾大蝦, whole, 60 g each
|
2
|
只蛋清
|
15
|
grams 芡粉, sifted
|
aa
|
海鹽
|
aa
|
麵粉
|
aa
|
炸油
|
8
|
支薹菜花, tips w/ flowers, blanched
|
1000
|
ml 高湯
|
aa
|
黃酒
|
大蝦去頭去殼,清理乾淨,片開背部,拭乾冷藏。所餘蝦頭、蝦殼用於蝦紅醬汁。
蛋清打成硬沫,撒下芡粉,略以海鹽調味,輕手捲勻。大蝦每尾捲起,薄敷麵粉,落入蛋清糊中。以湯匙將裹糊的蝦球逐只舀起,落入溫油中泡炸,至酥鬆成形而仍潔白。充分瀝淨油脂。 薹菜花每支略為盤捲,分置個人份暖鍋中。高湯煮沸,以海鹽、黃酒調味,淋在薹菜花上。置入芙蓉蝦球,點燃暖火,送席。 8 @ individual donabes |
鮁魚雙餃
鮁魚即馬鮫魚(Scomberomorus
spp., 鰆)。鮁魚餃是渤海一帶的傳統年節食品,一般以豬肉配合魚肉製餡。在此不用豬肉,而以蝦仁、鮮貝代替。又以蛋黃和麵,呈現色澤豔黃的葉形金餃。
|
|
240
|
ml 高湯
|
1
|
袋凍膠粉, 7 g
|
aa
|
黃酒
|
aa
|
海鹽
|
120
|
grams 鮁魚淨肉, coarsely chopped
|
40
|
grams 韭菜花, finely chopped
|
8
|
尾中蝦, whole, 30 g each
|
80
|
grams 中筋麵粉
|
2
|
只蛋黃, 18 g each
|
8
|
只中型鮮貝, 15 g each
|
120
|
ml 蝦紅醬汁
|
120
|
ml 蒜綠醬汁
|
8
|
瓣臘八蒜
|
以半量冷高湯浸潤凍膠粉,加熱至凍膠粉溶化。加入所餘高湯,以黃酒、海鹽調味,冷藏至凝結。魚肉以黃酒、海鹽拌醃,加入湯凍中拌勻,冷藏至凝結。拌入韭菜花。
中蝦去頭去殼,清理乾淨,拭乾冷藏。所餘蝦頭、蝦殼用於蝦紅醬汁。
麵粉、蛋黃、 20 ml 清水和成麵糰,略醒。搓成長條,切成 16 只,每只擀成 10-cm Ø 的極薄圓皮。取八片盛上餡料,加入蝦仁,捏成元寶形餃,排列在一只蒸籃中。所餘八片亦盛上餡料,加入鮮貝,捏成柳葉形餃,排列在另一只蒸籃中。分別浸入沸水中煮至浮起,續煮一分鐘,撈出。
取八只匙盞,盛入溫熱的蝦紅醬汁,置入蝦仁魚餃。另取八只匙盞,盛入蒜綠醬汁,置入鮮貝魚餃。兩兩置小盤上,飾以臘八蒜,送席。
蒜綠醬汁
宋代林洪《山家清供》有「滿山香」,與西歐、南美的青醬, salsa verde,風味頗有異同。在此兼取二者韻緻。
|
|
30
|
grams 臘八蒜
|
10
|
grams 蒔蘿葉, dill, fronds only
|
10
|
grams 小茴香葉, fennel, fronds only
|
10
|
grams 山椒芽(木の芽)
|
60
|
ml 清油
|
aa
|
海鹽
|
臘八蒜、蒔蘿葉、小茴香葉、山椒芽一同切細,拌入清油,以海鹽調味。加蓋冷藏三日以上,待其風味圓融。約得 120 ml。
8
sets @ 2 spoon-dishes on 1 saucer
|
臘八蒜
黃河流域有「臘八蒜」,這是色澤翠綠的醋蒜。大蒜在加工過程中,如果溫度夠低,會自然產生蒜藍素,再逐漸轉變為蒜綠素、蒜黃素。蒜藍素非但無毒,且有抗氧化作用,有益健康。醋蒜的浸漬約須二至三週,溫度以 10-15°C 為宜,與紅酒窖藏的溫度相當。舊時則多趁臘八前後製做,在低溫環境中浸漬,年節期間便可得到翠綠可愛的醋蒜。特名之曰「臘八蒜」,以別於一般醋蒜。
|
|
aa
|
大蒜瓣, peeled
|
aa
|
白醋
|
大蒜瓣置玻璃瓶中,淋下白醋浸漫。加蓋,置 10-15°C 酒窖中浸漬。三天之後開始出現微綠,一週之後通體轉呈翠綠。
|
臘八蒜
詩禮銀杏
曲阜孔廟有「詩禮堂」,其名典出《論語.季氏》:「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詩禮堂前有一棵唐代槐樹、二棵宋代銀杏。孔府著名甜菜「詩禮銀杏」,其典即出於此。
銀杏是極古的物種,早在一億五千萬年前的侏儸紀後期即已出現。其壽命極長,據說可逾 2500 年,故有「公孫樹」之稱。年節以銀杏入饌,寓意綿延傳承。
在此以柿餅為「詩」,以李乾為「禮」。柿的品種頗多,其中小型「筆柿」製成柿餅,其形狀大小均與李乾相類。李的品種亦多,大抵可分亞洲李、歐洲李二類。亞洲李適宜鮮食,歐洲李則適宜製成李乾(prune, dried plum)或李汁(prune
juice)。
|
|
300
|
grams 新鮮銀杏, blanched
|
30
|
grams 白糖
|
8
|
只小型筆柿柿餅
|
8
|
只去核李乾
|
aa
|
檸檬皮末
|
銀杏以白糖醃置過夜,至白糖溶化,銀杏略呈透明。以文火徐徐熬煮 30 分鐘,至銀杏晶瑩潤韌,糖汁濃稠如蜜。
柿餅、李乾入蒸箱蒸至柔潤,分置小盤中。盛上蜜汁銀杏,略撒檸檬皮末,送席。
8 @
20-cm Ø plates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