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元日 長安讌



滿漢全席
席次八人

乾果四色

鮮果四色

前菜四品
薺菜冬筍    齋燒烤麩    銀杏百合    楓露桃仁

大菜四道
華封三祝    芹藻九如    珠圓玉潤    瑤池瓊山

暖鍋一品
報竹平安暖鍋

點心
雪菜炒年糕    紅豆湯年糕

飲品
屠蘇酒    碧螺春


薺菜冬筍

4
支冬筍, peeled, 60 g each
120
grams 薺菜
30
ml 清油
aa
海鹽
aa
黃糖

冬筍煮熟,每支直剖為 12 扇瓣。薺菜切成細末。

以清油略炒薺菜,加入冬筍,以海鹽、少許黃糖調味,拌炒均勻,盛盤送席。

24-cm Ø plate


齋燒烤麩

8
只烤麩, 3-cm cube each
aa
炸油
1
支冬筍, peeled and cooked, 60 g
4
朵新鮮冬菇, 15 g each
60
grams 新鮮黑木耳, trimmed
60
grams 新鮮金針菜, trimmed
aa
清油
240
ml 素高湯
aa
淡色醬油
aa
黃糖

烤麩每只撕成四塊,略為烤乾後炸至金黃,瀝淨油脂。冬筍直剖為 16 扇瓣。冬菇每朵切成四片。黑木耳摘成小朵,與金針菜同以少許清油炒至僅熟,盛出。

烤麩、冬筍、冬菇同以素高湯煮沸,以淡色醬油、黃糖調味,燒至湯汁收乾,續炒至乾爽。加入黑木耳、金針菜炒勻,盛盤送席。

24-cm Ø plate


銀杏百合

120
grams 新鮮銀杏,shelled
aa
海鹽
120
grams 西芹
1
只新鮮百合, scales separated, 120 g
30
ml 清油
aa
黃糖
5
grams 枸杞子, soaked and drained

銀杏以薄鹽沸水煮熟,漂過涼水瀝乾。西芹斜切 4-cm 片,與百合分別燙過薄鹽沸水,漂過涼水瀝乾。

以清油略炒銀杏,落入西芹,以海鹽、少許黃糖調味,拌炒均勻。落入百合、枸杞子炒勻,盛盤送席。

24-cm Ø plate


楓露桃仁

120
grams 核桃仁, blanched
120
ml 楓糖漿
1
gram 海鹽
aa
炸油

核桃仁、楓糖漿、海鹽同置小鍋中,以文火熱至將沸。離火,浸置八小時。

撈出核桃仁,入溫油以文火炒炸三分鐘,至色澤金黃。攤在紙巾上略為吹涼,翻動核桃仁使之粒粒分開。盛盤送席。

24-cm Ø plate


華封三祝

《莊子.天地》記載華之封人以多壽、多富、多男子祝頌帝堯。「華封三祝」典出於此。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形容華山:「其高五千仞,削成而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韓醇《華山記》:「山頂有池,生千葉蓮花,服之羽化,因曰華山。」

玉蘭筍片因為形如玉蘭花瓣而得名。此菜以玉蘭筍片為花瓣,「封」成華山外形;內以竹花、竹實、竹笙等三竹為「三祝」,蘊涵開花結實又新生之意。

竹燕窩亦稱竹花,竹蓀亦稱竹笙,兩者皆是菇菌類。竹燕窩生於四川、貴州竹海深處,因為特殊環境,產生嫩竹、竹蟲、竹燕窩共生的生態,舉世罕見,十分珍貴。竹燕窩外形、口味均似燕窩,故爾得名。如同燕窩,竹燕窩亦有玄黃深淺不同色澤。

竹實是竹的子實。《莊子.天地》:「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鵷鶵即鳳凰,練實即竹實。《韓詩外傳》:「黃帝即位...鳳乃止帝東園,集帝梧桐,食帝竹實,沒身不去。」

竹實亦稱竹米。《本草綱目》:「竹實出益州。」又引陶弘景曰:「竹實出藍田,江東乃有花而無實,穎來斑斑有實,狀如小麥,可為飯食。」巴蜀漢中、陝西藍田的竹,斑斑有實;江浙的竹,則有花無實。

8
片水發玉蘭筍片
aa
筍乾高湯
aa
海鹽
80
grams 水發竹燕窩, trimmed
80
grams 竹實, blanched
80
grams 水發竹蓀, trimmed
aa
清油
aa
芡粉

玉蘭筍片以筍乾高湯煨煮,以海鹽調味,至軟潤入味,取出修整形狀。竹燕窩以筍乾高湯略煮,浸在湯中。竹實以筍乾高湯煮至九成熟,以海鹽調味。竹蓀切成塊片,以筍乾高湯煮至入味,以海鹽調味。

1000-ml 扣碗,薄抹清油。將玉蘭筍片呈花瓣狀排在碗底,將竹燕窩、竹實、竹蓀依次盛入碗中,略淋湯汁,入蒸箱蒸至溫熱。

煮沸 500 ml 筍乾高湯,以海鹽調味,勾薄芡。取出蒸好的扣碗,扣入大盤中央,四周淋下芡汁,送席。

筍乾高湯

此菜滋味以及芡汁色澤主要來自筍乾高湯,因此高湯必須滋味鮮美,色澤金黃。

30
ml 清油
30
grams 薑片
300
grams 胡蘿蔔, cut up
300
grams 黃玉米, cut up
300
grams 黃豆芽
300
grams 水發天目筍乾, diced
120
grams 水發玉蘭筍片, chopped
1
只蘋果, 180 g, cut up
2
枚白胡椒
1
片月桂葉

5000-ml 鍋內,以清油炒香薑片。落入胡蘿蔔、黃玉米、黃豆芽,炒至略軟。加入天目筍、玉蘭筍、蘋果、白胡椒、月桂葉,注入 2000 ml 清水,煮沸。加蓋,轉文火,燜煮一小時。

盛出高湯,濾清,約得 1500 ml

36-cm Ø platter


芹藻九如

《詩經.魯頌》:「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思樂泮水,薄采其藻。」「泮水」是環繞泮宮的水池,其形如圓璧之半,故稱「泮」。泮宮是周代諸侯的學宮,《禮記.王制》:「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泮宮池中的水芹水藻,綽沾詩禮書香,後世遂以「芹藻」喻貢士或才學之士。

《詩經.小雅》:「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九如」典出於此,蘊涵廣泛且長久的祝頌。

根據潘富俊《詩經植物圖鑑》,《魯頌.泮水》的「芹」是水芹,「藻」是杉葉藻。此菜的芹用水芹(Oenanthe javanica, Japanese parsley, Chinese celery, セリ)。 Oenanthe 屬的植物大多有毒,水芹是其中可食物種,屬「七草」之一。

此菜的藻,用有「素食魚子醬」之稱的綠葡萄藻(Caulerpa lentillifera, sea grapes, 海ぶどう)。綠葡萄藻只能以海水或鹽水漂洗,且不宜烹煮,否則失去風味、口感。

古人視菌菇芝蕈為瑞草,「菇」又與「如」協音,此菜即以「九菇」為「九如」。「九菇」在此有雙重意涵,其一,食材中有九種菌菇;其二,擺盤時中央一朵菇塔,周邊八朵釀菇,共九朵菇。

8
朵乾羊肚菌, 3-cm long each
120
grams 新鮮猴頭菇, blanched, squeezed
aa
清油
aa
菌菇高湯
aa
淡色醬油
aa
黃糖
1
支杏鮑菇, 120 g
4
each 蘑菇, 姬松茸, 30 g each
80
grams each 鴻喜菇, 黃金菇, 美白菇
aa
海鹽
240
grams 水芹, coarsely chopped
8
朵大型新鮮冬菇, 7-cm Ø each
aa
芡粉
40
grams 綠葡萄藻

羊肚菌以 500 ml 清水發開,切除菌柄,洗淨擠乾。湯汁濾清。猴頭菇撕成八塊,以清油炒至乾爽,加入菌菇高湯,以淡色醬油、黃糖調味,煨煮至湯汁收乾。

杏鮑菇切成八塊;蘑菇、姬松茸每朵對半切開;鴻喜菇、黃金菇、美白菇摘成小朵。六種菌菇分別以清油炒至出水,以少許海鹽調味,續炒至湯汁收乾。

750-ml 扣碗,薄抹清油。碗底中央置入羊肚菌,墊上些許水芹。置入猴頭菇,再墊上些許水芹。將六種炒過的菌菇分六方排列其上,入蒸箱蒸至溫熱。

冬菇以清油炒至出水,略撒海鹽調味,續炒至湯汁收乾,盛出。鍋中落入所餘的水芹菜略炒,盛出釀在八朵冬菇內。

羊肚菌湯汁加入菌菇高湯,共得 500 ml,煮沸,以淡色醬油、黃糖調味,勾薄芡。取出蒸好的扣碗,扣入大盤中央,四周置入八朵釀冬菇,淋下芡汁。綠葡萄藻摘成八小串,分置釀冬菇上,送席。

菌菇高湯

10
ml 清油
10
grams 薑片
2
枚大紅棗, 6 g each, soaked and pitted
10
grams 桂圓肉
240
grams 各色菌菇, 菌柄, 菇蒂, chopped
240
grams 水芹菜, 菜梗, chopped
2
枚白胡椒
2
strips 陳皮

2000-ml 鍋內,以清油炒香薑片。落入紅棗,炒至油色微紅。加入桂圓肉、菌菇、水芹菜、白胡椒、陳皮,注入 750 ml 清水,煮沸。加蓋,轉文火,燜煮一小時。

盛出高湯,濾清,約得 500 ml

36-cm Ø platter


珠圓玉潤

8
枚黑松露, 2.5-cm Ø each
240
grams 大白菜葉
aa
海鹽
aa
芡粉
aa
金色琉璃藝品
aa
黃金松露醬汁
aa
荳蔻紅皮粉, mace

松露每枚修成球形,碎料用於製做黃金松露醬汁。大白菜葉以薄鹽沸水燙軟,瀝乾,置涼。每枚松露沾上濕芡粉,以大白菜葉層層包裹,外層再以紗布紮攏。排列在烤盤上,入蒸箱蒸至大白菜軟潤。

大盤中央飾以金色琉璃藝品。在八只小盞中盛入黃金松露醬汁。取出蒸好的松露,拆除紗布,分置小盞醬汁中,略撒荳蔻紅皮粉。排列在大盤藝品四周,送席。

黃金松露醬汁

10
ml 清油
10
grams 薑片
aa
松露碎料
120
grams 大白菜梗, diced
120
grams 胡蘿蔔, cut up
120
grams 黃玉米, cut up
1
只蘋果, 180 g, cut up
2
枚白胡椒
1
片月桂葉
aa
海鹽

2000-ml 鍋內,以清油炒香薑片、松露。落入大白菜、胡蘿蔔、黃玉米,炒至略軟。加入蘋果、白胡椒、月桂葉,注入 1000 ml 清水,煮沸。加蓋,轉文火,燜煮一小時。

盛出高湯,濾清,約得 500 ml。以中火加熱慢煮,至湯汁收乾七成,醬汁色澤金黃,略呈濃稠。以海鹽調味。

36-cm Ø platter
8 @ condiment dishes


瑤池瓊山

《列子.周穆王》:「遂賓於西王母,觴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瑤池」是西王母的居處。此菜以桂花糖汁為瑤池,中有黃栗瓊山。

臺灣有全球緯度最低的板栗產區,因為氣候適宜加上樹種改良,所產的板栗栗仁色澤金黃,甜度極高,是為「黃金板栗」。黃金板栗宜以鹽炒之後去殼,剝出粒粒金黃,隱約的鹹味更能襯托栗仁的鮮甜。

120
grams 柿餅
120
grams 白糖
20
ml 糖醃桂花
aa
清油
600
grams 鹽炒黃金板栗, peeled

柿餅蒸軟,剪出 16 3-cm Ø 的圓形,所餘出成柿茸。

白糖加入 120 ml 清水煮至溶化,續煮一分鐘。調入糖醃桂花,成桂花糖漿。

750-ml 扣碗,薄抹清油。碗底由中央開始,排入形狀完整的黃栗,最上一圈以柿餅圍邊。所餘黃栗出成栗茸,加入柿茸,以桂花糖漿調味拌和。盛入扣碗中央,入蒸箱蒸至溫熱。

所餘桂花糖漿以等量清水稀釋,煮至溫熱。取出蒸好的扣碗,扣入大盤中央,四周淋下糖汁,送席。

36-cm Ø platter


報竹平安暖鍋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衛公言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纔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後世以此代稱報平安的家信,簡稱「竹報」,亦作「平安竹報」「竹報平安」。

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人以竹著火中烞(音朴)熚(音必)有聲,而山臊驚憚遠去。」「爆竹」與「報竹」協音,於是又作「爆竹平安」。

此菜以天目筍、綠蘆筍喻竹,以銀耳、桂花耳(Dacryopinax spathularia)喻爆竹火花。天目筍久負盛名,清代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竹筍)可入葷餚,亦可鹽煮。烘乾為臘,久藏致遠。出處甚繁,以天目早園為勝。」

8
支水發天目筍乾
16
支綠蘆筍, trimmed
60
grams 水發銀耳, trimmed and snipped
1500
ml 素高湯
aa
海鹽
20
grams 水發桂花耳

天目筍乾修成同樣長短。綠蘆筍修成與筍乾同樣長短。切下的餘料裝入紗布袋中,與筍乾、銀耳同置 2000-ml 鍋內。注入素高湯,以文火燜煮一小時。揀除紗布袋,撈出天目筍、銀耳。湯汁濾清。

綠蘆筍以薄鹽沸水燙至色澤翠綠,漂過涼水瀝乾,與天目筍一同排列在暖鍋內,撒上銀耳。濾清的湯汁煮沸,落入桂花耳略燙,與湯一同盛至暖鍋內,點燃暖火送席。待再沸後,分盛小碗奉客。

28-cm Ø donabe
8 @ 240-ml bowls


雪菜炒年糕

160
grams 白色淡味粳米年糕
60
grams 雪裡蕻, rinsed and squeezed
40
grams 素肉絲, blanched
30
ml 清油
120
ml 素高湯

年糕切成 3.5x2.5-cm 長圓形小片。雪裡蕻切絲,與素肉絲同以清油炒勻。將年糕逐片鋪在雪菜素肉絲上,淋下素高湯,煮沸。加蓋,轉文火,燜至年糕軟潤,湯汁收乾。分盛小盤送席。

8 @ 16-cm Ø plates


紅豆湯年糕

50
grams 紅豆, soaked and drained
5
grams 佛手柑片
750
ml 清水
160
grams 白色淡味糯米年糕
50
grams 紅糖

紅豆、佛手柑同置 2000-ml 燜燒鍋內鍋中,加入清水煮沸。加蓋,置入外鍋中,燜置一小時。取出內鍋,再度煮沸。加蓋,置入外鍋中,續燜二小時。

年糕切成八塊 2.5-cm 立方小塊,排列在襯有桑皮紙的烤盤內,蒸至溫熱軟潤。取出燜燒鍋內鍋,湯中加入紅糖,煮至溶化,分盛小碗。每碗置入一塊年糕,送席。

8 @ 160-ml bowl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