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
牌位
春瓶
和靖愛梅 太白愛蘭 茂叔愛蓮 淵明愛菊
梅瓶
銜霜映雪 疏影暗香
牲禮
元蹄
饌禮
五行二十豆
龍蝦 全雞 全鴨 全魚
豆丸 魚丸 蝦丸 腐丸
石榴 青棗 蘋果 朱橘
梅糕 蘭糕 蓮糕 菊糕
蓮子 板栗 紅棗 桂圓
匕箸 粢盛 茶禮
香爐
酒禮
盆栽
|
祭典獻禮
圖像
禮堂最上方,懸掛始祖圖像、宗族圖騰、氏族家徽、或吉祥圖案。兩旁有對聯。
上桌
圖像前有長形「天然几」,是為「上桌」。
上桌設牌位,兩旁有玉壺春瓶,清供插花。
上桌兩端前側有矮几,設梅瓶,清供梅花。
下桌
上桌前有方形「八仙桌」,是為「下桌」。在此須用二張八仙桌。
下桌最上設牲禮,兩旁有灑金紅燭。
牲禮前有饌禮。
饌禮前有粢盛,旁設匕箸、茶禮。
粢盛前有香爐,兩旁有水仙盤,清供水仙。
香爐前有酒禮。
盆栽
下桌兩旁,梅瓶以下,立地擺設各式盆栽。
|
玉壺春瓶
「上桌」兩側各有二瓶插花,養在玉壺春瓶中。近代許之衡《飲流齋說瓷》:「玉壺春口頗侈,項短腹大,足稍肥,亦雅制也。天青、積紅者尤居多數,此式大半官窯,甚少客貨,而官窯又大半純色釉也。」玉壺春瓶形制定於北宋,具有當時典型的溫雅氣質。
此四只白地釉裡紅春瓶上有畫作,以「和靖愛梅」「太白愛蘭」「茂叔愛蓮」「淵明愛菊」為主題,敘林逋、李白、周敦頤、陶潛對四季花卉的愛好。
|
明.嘉靖.釉裡紅菊花玉壺春瓶
梅瓶
「上桌」兩端前側,矮几上各有一瓶梅花。《飲流齋說瓷》:「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于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
此二只白釉梅瓶刻劃雲紋,間有梅花,一題「銜霜映雪」,一題「疏影暗香」。南朝何遜《詠早梅》詩:「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宋代林逋《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宋.青白瓷雲紋梅瓶
牲禮
《禮記.王制》:「天子大牢,諸侯少牢,大夫特豕,士特豚,是常食,有限,不得踰越。」「大牢」即「太牢」,為公牛;「少牢」為公羊;「特豕」為公豬;「特豚」為小豬。又:「故知謂祭也,諸侯祭以大牢,得殺牛;諸侯之大夫祭以少牢,得殺羊...」祭祀牲禮則上推一級。
在此使用一只元蹄代表「特豕」。
|
饌禮
「五行二十豆」是周代以降的祭祀饌禮。古代「豆」是盛肉食的器皿,雙子葉植物離瓣植物豆科的豆,古稱為「菽」。這種盛器身淺似盤,圈足,多數有蓋。「豆」字正是這種高腳盤的剖面圖,乃是象形字。「豆」盛行於商周時期,後世則作為禮器。
「二十豆」是上大夫的饌食。《周禮.天官冢宰》:「天子豆百二十,上公豆四十,侯伯豆三十二,子男豆二十四,上大夫二十,下大夫十六。彼有膷臐膮胾炙膾之屬,其數甚多。」
「五行」是「二十豆」的排列方式。「行」音「杭」,是「行列」之行,與陰陽五行無關。《儀禮.公食大夫禮》:「庶羞,西東毋過四列。」唐代賈公彥《疏》:「上大夫東西四行、南北五行矣。」祭祀均以北為主位,受祭者坐北向南。「二十豆」的排列,東西橫向四列,南北直向五行。
在此南北五行,每行四豆。五行由上至下,依次使用禽魚、丸類、鮮果、糕點、乾果。
|
戰國.青銅豆
酒禮
「秬鬯」是周代用於祭祀的香酒。「秬」音「巨」,黑黍,是黍(Panicum miliaceum, proso millet)的一種;「鬯」音「暢」,鬱金(Curcuma domestica)。「秬鬯」以黑黍釀酒,以鬱金調香。
《詩經.大雅》:「釐爾圭瓚,秬鬯一卣,告于文人。」「文人」在此指文德的先人。「卣」音「酉」,盛秬鬯的酒器。
秬鬯色澤明黃,亦稱「黃流」。《詩經.大雅》:「瑟彼玉瓚,黃流在中。」「玉瓚」是玉柄銅勺,古代祭祀時用以舀酒澆地。
現代黍酒、鬱金皆難得。黍酒或可以小米酒替代,小米(Setaria
italica, foxtail millet)古稱「粟」,英文「粟」「黍」皆是 millet。鬱金則可以薑黃(Curcuma longa, turmeric)替代。
在此以薑黃將小米酒浸成色澤澄黃明亮的香酒,用為「秬鬯」。
|
盆栽
梅瓶以下,設一對真柏,是為「長青樹」。
真柏以下,設一對金桔,是為「滿堂彩」。
金桔以下,設一對七里香,樹根盆面布滿各色堅果,是為「聚寶盆」。
|
真柏盆栽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