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鹽滷豆花
從「豆花魚」說起
將近 20 年前,和
Lily 同遊西安。大約一週的行程是早已安排好的,全無問題。在西安一帶,餐食也沒有問題;然而一到遠處,上哪兒吃飯就成了問題。兩天之後,載我們四處參訪的趙師傅說,他帶我們已經帶出心得了。去到較為荒遠之處,遊畢景點,把我們載到附近最大城鎮的最大餐館,就對了。
那天遊畢耀州窯(西安北方 80 km ±),趙師傅就依此原則,帶我們到附近最大城鎮的最大餐館。在那兒,我平生第一次聽到「豆花魚」這個菜名,當然也是第一次品嘗。太ㄞㄞㄞㄞˋˋ好吃了!端上來是一個湯碗,只見七成滿的一碗紅油,裡頭一整尾蒸魚,頭尾伸出紅油之上。
當時我自覺已經相當習慣當地食風,看到一碗紅油,並不覺得奇特。然而卻沒想到,這「一碗」紅油其實只有薄薄一層,下頭全是豆花,均質的豆花,看起來像只用蛋清製成的潤嫩蒸蛋。那一尾全魚,全然鯉躍龍門的態勢,半身浸在豆花中。驚豔!
其後非常多年,我都不知道那豆花魚是怎麼做出來的。直到兩三年前,在台中一家餐廳裡,見識到在席上當著賓客眼前,以鹽滷、豆漿製成豆腐。方才想到,陝北的那碗豆花魚,應該也是這樣製成的?台中那餐廳用的是小型砂鍋,豆腐燜成之後淋上澆頭,記憶中是麻婆豆腐的風味,當然不是傳統麻婆豆腐的做法。
從那時開始,我就想試用鹽滷自製豆花。上網搜尋「豆花魚」,圖片不少,但與我吃過的那道菜,外觀相去十萬八千里。咱們老爺則說,他在江浙一帶吃過數次豆花魚,與我所述基本相同,只是沒有那層紅油。如此說來,就先試做鹽滷豆花吧。
|
前置作業
這次試做之前,我只知道鹽滷豆花的食材是鹽滷與豆漿,至於份量、溫度、步驟....敝人一無所知。
上網搜尋,無論名為「鹽滷豆腐」或「鹽滷豆花」,大多數網頁的做法都是,先將鹽滷置容器中,再「沖」入溫熱的豆漿,靜置之後即會凝結。這與我吃到麻婆風味鹽滷豆腐的那家餐廳,操作方式相同。不過也有一個網頁,教做蒸製的鹽滷豆花。
我喜歡蒸製遠遠超過沖製,首先,陝北的那碗豆花魚肯定是蒸製的;其次,將溫熱的豆漿「沖」入已有鹽滷的容器中,表面難免會有不少泡沫,成品較不美觀。
決定試做方式之後,就是採購食材。住家左近有一家嘉鄉豆腐店,他家豆漿品質極佳,讓我免去自製豆漿的工序。至於鹽滷,臺鹽的「海水濃縮礦物質液」一瓶 3.8 公升,這要用到哪年哪月啊?幸好日前在生暉商行,老爺一眼見到他們自行分裝的鹽滷,一瓶只有 120 ml,太ㄞㄞㄞㄞˋˋ理想嘞!當場買了一瓶。
鹽滷
|
鹽滷豆花的實驗
鹽滷豆腐與鹽滷豆花有何區別?網上說法莫衷一是。其中一說:沖製的是豆腐,蒸製的是豆花,姑且採取這個說法。
教做蒸製鹽滷豆花的網頁,使用的並不是臺鹽鹽滷。因此該網頁 1000 ml 豆漿兌 6
ml 鹽滷的比例,只能當作參考。還有,既是實驗,當然不可能每次試 1000 ml 豆漿。我想試用
100 ml 的小份量,那 0.6 ml 的鹽滷,要如何計量?
幸好恰有剛用完的精華液空瓶,測試滴管, 200 滴約 12
g。 10 滴恰好
0.6 ml,就從這裡開始。
鹽滷滴管 Collage
這次使用蒸鍋(女兒嬰兒時期蒸奶瓶的鍋)一杯一杯試做,透過玻璃鍋蓋,可以清楚監控豆漿加熱過程的狀態。
鹽滷豆花 in Steamer
10 滴鹽滷份量太少了,蒸出來下半部凝成豆花、上半部仍是豆漿。再試時鹽滷加倍,又太多了,蒸出來表面會有一層淡黃液體。試到第五杯時決定,以 100 ml 豆漿兌 1
ml 鹽滷(16 滴),這個比例非常好記。此次終於整杯凝結而且沒有黃水,代表鹽滷份量恰當,但卻略微過火。看見周邊有小氣泡升起,就已經來不及了。試做第六杯,總算得到滿意的成果。
鹽滷豆花 Duo Top
左上是第五杯,略微過火,邊緣不美麗了;
右下是第六杯,相當滿意。
|
鹽滷豆花
1 杯份
|
|
100
|
ml 豆漿
|
1
|
ml 鹽滷(16 滴)
|
製做鹽滷豆花或鹽滷豆腐,必須使用經過過濾的豆漿。以下網頁有詳細說明:
以蒸製方式製做鹽滷豆花,豆漿溫度不可過高,須在 28°C 以下。我直接使用從冰箱中取出的豆漿。
豆漿置杯中,滴下鹽滷,拌和均勻。置沸水蒸鍋內,以中火蒸至熱透,但周邊尚未有小氣泡升起,約十分鐘。離火,不揭鍋蓋,靜置十分鐘,即凝成豆花。
鹽滷豆花 Solo Top
|
澆頭
在陝北吃到豆花魚,在台中則吃到麻婆風味的澆頭。這麼小的一人一杯,麻婆澆頭比較合適。不過敝人不吃豬肉,那麼,魚香茄子澆頭?或者,蟹黃澆頭?干貝松子澆頭?聽起來都不錯。然而目前,第一要務是處理火雞大餐的剩菜,火雞澆頭?太怪了,哈哈!
|
今年雨水 @ 2017/02/18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