闔家歡聚慶佳節.其一
涮鍋子, Mandarin Hot Pot
兒時的涮鍋子
我的父系家族來自北京,兒時冬季家裡常吃「涮鍋子」,從沒聽過「火鍋」「涮羊肉」等其他名稱。我想一來這是老北京習慣的用語;二來當時鍋裡涮的多是牛肉;三來「火鍋」種類繁多,涮鍋子只是其中一種。
當時台北販售牛肉的店家極少,市場裡基本上買不到。只有羅斯福路和平東路口有兩家清真商店,一名「國際」一名「萬合」,專賣牛肉。我家的牛肉,都是上那兒去買。
至於羊肉,不要說當時,就是現在,除進口商品之外,臺灣基本上全是帶皮的山羊肉,適合製成羊肉爐之類的菜餚。老北京對於涮鍋子的羊肉要求甚高,此地是買不到的。
兒時我家涮鍋子遵循老北京傳統,使用紫銅掛錫的碳鍋,起鍋是一泓清水。水沸之後,每人各用筷子挾取切得飛薄的牛肉片,入鍋「涮」至自己喜愛的熟度。每次只挾一片,浸入沸水鍋中上下(不是左右)「涮」兩三回,即刻取出,蘸酢料而食。
酢料講究「老七樣」,有芝麻醬、豆腐乳、韭菜花、蝦油、辣油、蒜泥、香菜。芝麻醬自然是調稀的;豆腐乳必用紅糟腐乳,搗成醬狀;韭菜花是醃漬的(外頭買的太鹹);蒜泥則必是杵臼搗碎的。
Note: 「蝦油」如同「醬油」,那「油」字不是油脂,而是醬汁。也如同醬油,其風味鹹香。與醬油不同之處在於,蝦油的光度透明,顏色偏紅。調到蘸料中,能夠維持明麗的色調。兒時蝦油已經不易買到,現在更是難得。如果無法取得,建議以魚露替代。
已往吃涮鍋子,無論在家中或是在外頭,酢料都是各人自行調配。 1990 去北京時,在餐廳裡見到備好的酢料,稱為「小料」,一人一碗。基礎是調味芝麻醬,上有豆腐乳、韭菜花、蒜泥,紅綠白三色映襯黃褐,煞是好看。只可惜,味道太鹹了。
除酢料外,必有糖蒜佐餐。這是糖醋風味的醃漬大蒜。穀食則是芝麻醬燒餅,我非常愛吃。但做法頗為複雜,要用老酵麵糰、溫水燙麵、再加速發酵母。兒時家裡都是從外頭買的,並沒有自製。
涮鍋子的規矩是先肉後菜,至此鍋中只涮肉片,尚未加入其他。要求的是,涮肉之後湯色仍然清澈。想要達到這樣的境界,肉片必須乾爽,食用後空盤沒有血水,方才合格。
傳統涮鍋子講究的是肉,包括肉質與切法;配菜則....就是配角。我家入冬之後開始吃涮鍋子,配菜大都只有大白菜、茼蒿、粉絲、豆腐、凍豆腐。接近年節時,會為祭祖而備蝦丸、豬肉丸、燕餃(蝦肉餡)、蛋餃(豬肉餡),全部自製,只有燕皮是外頭買的。此時吃涮鍋子,就多了這些丸餃。
|
菊花鍋子
舊時北京秋季火鍋季節伊始,最先吃的就是菊花鍋子。這種火鍋也是紫銅掛錫,但構造與涮鍋子的銅鍋不同。燃料也不用碳,而是酒精。這是將淺鍋架在酒精暖火上,周圍有鏤花罩,隱隱透出火光,氣氛雅逸。
食材也非常不同。兒時我家沒有這種鍋子,只在親戚家裡嘗過幾次。主要食材是雞肉、魚肉、蝦肉、豬腰,都片成薄片,但沒有涮鍋子的肉片那麼薄。吃時並不是各自取食,而將各種肉料一起下入沸湯中,燙熟分盛小碗。那湯也不是清水,而是高湯。
配菜則如同涮鍋子,在盛出肉料之後方才下鍋,包括大白菜、茼蒿、粉絲,這粉絲是事先炸過的,容易煮透。最特別的則是珍珠餃兒。如同水餃,也是麵皮包肉餡,但皮兒極薄、個兒極小,只有珍珠大小,故名。他家宴客時我們會去得早些,幫忙包珍珠餃兒。這麼小的餃兒,麵皮不是一只一只地擀;而是擀成大片,用小酒杯口刻出圓形。
肉料盛出之後,先將大白菜、粉絲下鍋,略煮之後才下茼蒿、珍珠餃兒。最後還要撒上新鮮菊花,那是讓我長久懷念的主要原因。自家園中的菊花,才能放懷大嚼啊。
|
規劃
女兒開始工作之後,決定要再進修學位。她能回來的時間,必須配合工作、學校雙方的假期。今年在耶誕與春節之間能回來三個星期,真是難為她了。這是她回來的第一餐,當然要用心規劃。
傳統的涮鍋子非但沒有雞鴨海鮮,而且不是單用羊肉就是單用牛肉。唐魯孫前輩《什錦拼盤.歲寒圍爐話火鍋》有言:「說是牛羊羶腴各異,牛羊肉一混合湯就不好喝啦。」不過在臺灣,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在乎這些了。首先「上腦」「三叉」「磨襠」「黃瓜條」等等那樣講究部位的羊肉,此地根本買不到。加上氣候不同,飲食偏好自然有所差異。何況今年冬天偏暖,冬至當天台中氣溫高達 30°C(86°F)。這樣的天氣,菊花鍋子的食材就頗具吸引力。
這次採用涮鍋子與菊花鍋子的混合模式,主要食材以牛肉、龍膽石斑為主,蝦肉、鮮貝為輔。穀食買了芝麻醬燒餅,配料包括大白菜、山茼蒿、菌菇、嫩豆腐、凍豆腐、綠豆丸子等等。酢料的選配,則以達成「紅綠白三色映襯黃褐」的視覺效果為目標。
|
酢料
主要酢料(6 人份)
這次酢料的選配,以達成「紅綠白三色映襯黃褐」的視覺效果為目標。紅是豆腐乳、綠是韭菜花、白是蒜泥、褐是芝麻醬。腐乳、蒜仁、芝麻醬都不是問題,但這韭菜花....
自製韭菜花醬並不困難,然而此地不容易買到韭菜花,都是連著韭菜一起。兒時家裡是連葉帶花一起使用,但這樣製成的份量,對我們來說太多了。陽台上蝦夷蔥長得正好,何不以之替代韭菜花?
|
|
120
|
grams 白芝麻醬
|
aa
|
海鹽
|
2
|
塊豆腐乳, 20 g total
|
5
|
grams 紅麴酒糟(1 小匙)
|
10
|
grams 蝦夷蔥,
chives
|
10
|
grams 蘋果茸
|
5
|
grams 薑茸
|
aa
|
蒜末
|
調味芝麻醬:白芝麻醬以 80 ml 熱水調至濃稠均勻,調入 3 g(½ 小匙)海鹽。
紅糟腐乳醬:豆腐乳碾細,加入紅麴酒糟調和均勻。
蝦夷蔥醬:蝦夷蔥切細,與蘋果茸、薑茸、 3 g(½ 小匙)海鹽拌和均勻。
調味芝麻醬分盛小碗中,置上紅糟腐乳醬、蝦夷蔥醬、蒜末。
涮鍋子酢料碗
其他酢料
|
|
aa
|
芫荽葉
|
aa
|
蝦油
|
aa
|
山西老陳醋
|
aa
|
辣油
|
aa
|
紅辣椒末
|
aa
|
海鹽
|
aa
|
白胡椒
|
芫荽葉分盛小碟。
其餘六種酢料分盛酢料壺、酢料盞中。
涮鍋子酢料組
|
食材
中式火鍋講究每種食材分別盛盤,已往娘家婆家都是如此,我們也承襲這樣的傳統。然而這種備席模式適合多人同享,現在我們人口簡單,食量又小,這樣的一席一餐無法吃完,總要吃好幾天剩鍋。
這次女兒回來,如果只備一盤食材,份量不足;何況涮鍋子是道地中華食風,也不想完全變成日式擺盤。這次採取折衷方式,主要食材分別盛盤,其他食材則適度合併。
主要食材
|
|
150
|
grams 牛小排火鍋片
|
150
|
grams 龍膽石斑清肉
|
9
|
尾中蝦
|
4
|
只鮮貝
|
牛肉片排列盤中。魚肉切片,排列盤中。中蝦去頭去殼,僅留一段尾殼,清理乾淨,劃開背部攤成蝴蝶片,排列盤中。鮮貝每只橫向片成三片,排列盤中。
涮鍋子食材 1
其他食材
|
|
1
|
盒嫩豆腐, 切片
|
1
|
盒凍豆腐, 切片
|
10
|
只綠豆丸子
|
200
|
grams 大白菜心, 切塊
|
100
|
grams 山茼蒿
|
3
|
朵香菇, 菇面切花
|
100
|
grams 鴻喜菇
|
100
|
grams 幼嫩菠菜
|
6
|
支松葉蟹味棒, Kaori-bako
|
60
|
grams 生鮮豆腸, 切斜段
|
Note: 所列食材中,只有綠豆丸子為達到擺盤視覺效果,份量過多,其餘大抵為我們三人一餐之量。
一只長盤排列嫩豆腐、凍豆腐、綠豆丸子。
二只深盤各以大白菜心墊底,一只排列山茼蒿、香菇、鴻喜菇;另一只排列菠菜、蟹味棒、豆腸。
涮鍋子食材 2
涮鍋子食材 3
涮鍋子食材 4
|
穀食
接女兒前,老爺去了一趟南們市場,買了芝麻醬燒餅、綠豆丸子、以及一些年貨。芝麻醬燒餅是搭配涮鍋子的經典,原是為了此餐而買。但看看桌上,東西已經太多,不可能吃得下燒餅,只好暫時割捨。
不過酢料準備的是兩餐份量,食材也夠再吃一餐,屆時再嘗芝麻醬燒餅囉。
|
今年元夕 @ 2016/12/31
Related
Articles:
2015 1231 準備年菜.楔子.清理冰箱
2014 1231 涮之讌
2013 1231 元夕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