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府麵
伊府麵溯源
顧名思義,「伊府麵」源自伊氏府中。這伊氏,據傳是乾隆年間的伊秉綬。伊秉綬,號墨卿,工詩善畫,又富收藏,是一位風雅之士。他曾任惠州、揚州知府,這是兩個最為講究吃食的地方。他有一位麥姓廚師,極擅割烹,賓主相得甚歡,創製出「伊府麵」。
伊府麵以雞蛋和麵,製成麵條。這應不是伊府首創,因為義大利 pasta 的製法,是馬可波羅從元代的中國帶回去的。 Pasta 必以禽蛋和麵,世界上有些地方法律規定,不含禽蛋的麵,還不能稱為 pasta 或
noodle 呢。
伊府麵的特色,是經過油炸。網上以及手邊食譜都說,以雞蛋、麵粉和成麵糰、製成麵條之後,先蒸至半熟,然後油炸。如此可以經久儲存,而且麵已半熟,再下鍋時可以迅速煮熟。因此有人認為,伊府麵可稱現代速食麵的濫觴。
|
我家的伊府麵
我家的伊府麵則有所不同,以雞蛋、麵粉和成麵糰、製成麵條之後,不先蒸製,直接油炸。因為麵條中有生雞蛋,炸時膨起,在麵條中形成綿密細微的毛細孔。煮麵時不用清水,直接落入高湯中,讓毛細孔吸足美味湯汁。因此我家的伊府麵必是湯麵,但上桌時湯汁不多,因為都被麵條吸收了啊。
手擀的麵條原就充滿韌性,雞蛋造成的毛細孔,卻在這韌勁中融入鬆爽。再加上滲足了極品高湯,實是絕頂美味!
不過這樣的製程,生雞蛋麵炸至膨鬆之後,質感類似蛋酥,一捻就碎,必須呵護;而且量體大增,並不適合經久儲存。
|
伊府麵
標準的大型雞蛋,帶殼每只 60 g,去殼後為 50
g。伊府麵的麵糰,雖然因為溫度濕度等等因素,無法確知麵粉的用量,但可從麵粉與蛋液的重量比 = 3:2 開始和麵。二只大型雞蛋,去殼後共約 100 g。
|
|
150
|
grams 中筋麵粉
|
2
|
只大型雞蛋
|
aa
|
手粉(中筋麵粉)
|
aa
|
炸油
|
和麵
麵粉置不鏽鋼盆中,中間撥成凹穴。加入雞蛋,以筷子邊將雞蛋打散,邊將麵粉逐漸拌入,和成一糰。視須要酌加麵粉(這次前後共加 30 g),以手揉成均勻光滑且有彈性的麵糰,約揉八分鐘。加蓋,醒 15 分鐘。
Note: 和麵的藝術境界是「三光」:麵光、手光、盆光。先以筷子拌和麵粉與蛋液,再下手揉,有助於達到這樣的境界。
|
伊府麵 - 和麵
擀麵
麵糰醒好,分為二份,一份加蓋靜置。另一份置薄撒麵粉的案板上,擀成 45x30-cm 的薄片,薄至隱隱透出案板的木紋。移置乾毛巾上,晾至兩面乾爽,質感如同皮革。另一份麵糰同樣擀成 45x30-cm 的薄片,晾至乾爽。
Note: 我的案板約 50x35-cm,因此將麵糰分為二份處理。
切麵
將已晾至足夠乾爽、但未乾至易裂的麵片,置薄撒麵粉的砧板上,鬆鬆摺成 45-cm 長的一卷。以利刀切成 0.3-cm 寬的細條,每切數刀即將已切出的麵條抖散,以免相互沾黏。
|
伊府麵 - 擀麵
& 切麵
炸麵
炸油燒至溫熱,約 160°C。
已抖散的麵條分為四份,取一份置漏勺中。連勺置入油中,麵條中的生雞蛋遇熱,即迅速膨起,如花開般,煞是好看。膨起後即可撈出,移置廚房紙巾上,充份瀝淨油脂。依同樣方式,將其餘三份麵條炸至膨鬆,瀝淨油脂。
伊府麵
我家除過年之外,慣常是不煎不炒不炸的。這次為伊府麵破例,因是溫油速炸,基本上沒有油煙,還好。特別買了一瓶相對平價的芥花油(canola oil), 380-ml 裝,也足敷使用了。
Note: 製做時將麵分為四件,每件一人份,原本擔心份量太少。結果發現,對我們兩人來說,這樣的份量還嫌太多。
|
今年霜降 @ 2016/10/23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