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素炸醬麵與打滷
傳統的炸醬麵
所謂「炸醬」,兩個要點,一是「炸」,二是「醬」。「炸」,強調相對於醬,油的份量不可少;「醬」,傳統使用兩種醬:京醬與黃醬。
京醬是麵醬。唐魯孫前輩《天下味.餑餑桌子》文中提到,清宮廟祭用「餑餑桌子」,這是層層高疊的桌子,每層放置高腳銅盤,盤中是大內餑餑房精製的「點子餑餑」。這些餑餑有鹹有甜,用料精實做工細緻。可量實在太多,宮人吃膩了。太監便收羅集中,醱酵製成麵醬。這是出自宮廷的道地北京風味,故稱「京醬」。
黃醬則是豆醬,以黃豆醱酵製成。
炸醬裡除醬之外,主要是豬肉,搭配蔥薑蒜末製成。豬肉瘦七肥三,甚至肥瘦各半。正統必是切丁,絕不使用絞肉。
搭配炸醬的麵宜有勁道,無論寬窄,都得厚實。還有各色清脆的菜蔬,稱為「麵碼」。講究者麵碼多樣且精緻,有順口溜為證:
青豆嘴兒、香椿芽兒,焯韭菜切成段兒;
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要掰兩爿兒;
豆芽菜,去掉根兒,頂花帶刺兒的黃瓜,要切細絲兒;
心裡美,切幾批兒,焯江豆剁碎丁兒,小水蘿蔔帶綠蘡兒;
辣椒麻油淋一點兒,芥末潑到辣鼻眼兒。
炸醬麵雖只一小碗兒,七碟八碗是麵碼兒。
|
敝人的花素炸醬麵
在下從小懼怕肥肉肥油,兒時家裡每次吃炸醬麵,我都不肯加炸醬。幸好我家炸醬麵必配打滷,打滷裡的肉片可是純瘦的。
婚後有了自己可以掌控的廚房,很快便試做純瘦肉的炸醬。說實在的,並不好吃。舊時若在炸醬裡加豆乾,會被認為偷工減料。但若在純瘦肉的炸醬裡加些豆乾丁,卻會好吃不少。逐漸,我加的東西愈來愈多,又是筍丁又是香菇丁;再後來索性不加肉,改成茄丁。竟然發現,天哪,這才是我喜歡的「炸醬」啊!
花素炸醬
|
|
2
|
支茄子, 300 g total
|
60
|
grams 豆乾
|
60
|
grams 水發香菇(from
20 g 乾香菇)
|
60
|
grams 熟筍尖
|
40
|
grams 大蝦乾
|
2
|
只雞蛋
|
aa
|
海鹽
|
aa
|
清油
|
15
|
grams 薑末
|
15
|
grams 蒜末
|
120
|
grams 甜麵醬
|
120
|
grams 黃豆瓣醬
|
250
|
ml 煮筍湯汁
|
花素炸醬麵食材
茄子連皮切成較大的丁(1 cm),豆乾、香菇、筍切成較小的丁(0.5 cm)。蝦乾以溫水泡軟,摘除蝦殼,清理乾淨,略為切碎,約得 60 g。雞蛋打散,以海鹽調味,以少許清油炒散,盛出。
以少許清油略炒薑末,落入茄丁,以慢火煸炒至軟潤。落入豆乾丁、香菇丁、筍丁、蝦乾碎、蛋碎、蒜末,翻炒均勻,盛出。
燒熱 60 ml 清油,加入甜麵醬、黃豆瓣醬,以慢火炒至芳香油亮。落入什錦茄丁,淋下煮筍湯汁,拌炒均勻,燒至湯汁略為收乾。約得 1000 g。
Note: 我使用的甜麵醬、黃豆瓣醬都是半流質的膏狀稠度。如果使用固態產品,宜先用溫水調開。如果沒有黃豆瓣醬,可以味噌替代,亦須先以溫水調開。不同產品的鹹度、甜度各不相同,宜自行斟酌醬的用量。
蕾絲麵
咱們老爺喜歡細麵,縱使搭配炸醬,他也不肯用粗麵。家裡有蕾絲麵,看起來細緻,但其實足夠厚實。而且麵條兩側有蕾絲般的波浪邊,醬料更容易附著。
一把乾蕾絲麵約 40 g。若當正餐食用,每人約須 1½ 把, 60 g。
麵碼
娘家婆家的炸醬麵配色都甚素雅,不出褐、綠、白三色,讓我聯想到唐三彩。在此遵循這個配色概念。
小黃瓜不宜刨,切成 4-cm 長的粗絲。綠豆芽掐去頭尾,燙過沸水,漂過冰水,瀝乾。陽台上紫蘇長得茂盛極了,想其風味極適合搭配茄子,決定以之為麵碼。摘下紫蘇葉,大者用於製做紫蘇醬,小者用在這裡。
Note: 紫蘇氣習甚強,用在這裡有些奪味。改用傳統的麵碼,比如大蔥白、芫荽葉....更為理想。
酢料
擺盤
蕾絲麵煮熟,漂過可食用的涼水,瀝乾,鋪在盤中。置上麵碼,加上花素炸醬,與酢料一同送席。 |
打滷
我家炸醬麵必配打滷。雖然打滷也可配麵,製成打滷麵;但我家若吃打滷麵,多用「三鮮滷」,那是加了海參、火腿的滷羹。搭配炸醬麵的打滷則是羹湯的概念,與炸醬麵一般,維持素雅顏色。
木耳大小差異懸殊,在此宜用小型雲耳。若用大型黑木耳,宜撕成小片,不宜刀切。
製做花素炸醬所餘的香菇浸汁、蝦乾浸汁、煮筍湯汁均可用在這裡。 |
|
150
|
grams 豬裡脊淨肉
|
aa
|
豬肉醃料, 15 ml(1 大匙)淡色醬油, 15 ml(1 大匙)黃酒,
15 g(2 大匙)芡粉
|
60
|
grams 水發香菇(from
20 g 乾香菇)
|
60
|
grams 水發雲耳(from
10 g 乾雲耳)
|
60
|
grams 水發黃花(from
20 g 乾黃花)
|
60
|
grams 熟筍尖
|
500
|
ml 雞高湯
|
500
|
ml 香菇浸汁 + 蝦乾浸汁 + 煮筍湯汁
|
30
|
grams 芡粉(¼ 杯)
|
aa
|
羹湯調料, 15 ml(1 大匙)淡色醬油, 4 g(1 小匙)黃糖,
6 g(1 小匙)海鹽
|
1
|
只雞蛋
|
aa
|
山西老醋
|
aa
|
現磨白胡椒
|
aa
|
芫荽葉
|
Note: 如果用於搭配麵條製做打滷麵,可在調羹時將芡粉增為 40 g(⅓ 杯),將滷汁勾得稠些。
香菇斜切成片;雲耳摘成小朵;黃花切成二段;筍尖切成小片。
兩種高湯取 60 ml 調和芡粉,其餘與香菇、雲耳、筍片一同煮沸。加入羹湯調料,續煮五分鐘。淋下以高湯調和的芡粉,勾芡。取 60 ml 芡羹加入豬肉中調勻,再全部加回羹中,調和均勻。落入黃花,煮沸離火。淋下打散的雞蛋,勾成蛋花。
分盛小碗,與山西老醋、白胡椒、芫荽葉一同送席。
|
今年分龍 @ 2016/06/27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