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6 小寒 準備年菜.其三.包餃子


準備年菜
其三.包餃子


初試機器和麵

我家包餃子必定自行和麵擀皮。然而在此之前,從沒用過機器和麵,都是手和。這次則試用機器和麵。

兒時家裡常包餃子。祖母、母親、嬸嬸、姑姑、孩子,加上廚師、管家….一大家人圍著大圓桌包餃子,是兒時最溫馨的回憶之一。然而那時和麵、製餡,從來輪不到孩子們。等我知道要包餃子時,麵板、麵杖、麵粉、麵糰、餡料早已安置在桌上了。

認識外子之後,才跟婆婆學著和麵。婆婆來自成都,她說他們四川北部和我們北方人一樣,喜歡麵食。連帶公公和外子兄弟,都愛吃麵食,也都會做麵食。

婆婆和麵,麵粉與水的比例是三杯麵粉一杯水。在美國時,無論在 Milwaukee, Houston, 還是 San Diego,我一直使用這個比例。

遷到台中之初,仍然如此和麵。當時雖然知道重量比例更為精確,但沒有改變的動機。直到從陳嵐舒老師學法國菜,才開始以重量衡度食材。

當時自行測量一杯(美試量杯, 240 ml)麵粉的重量,大約 120 g。我以 360 g 麵粉兌 240 ml 清水和麵,總是太軟。參考手邊大陸出版的食譜,比例是七斤麵粉三斤水,相當於 560 g 麵粉兌 240 ml 清水,兩者差異未免也太大了吧?於是我想,或許各地麵粉的筋度不同?

2013 在美國過年,和女兒一同包餃子,使用 360 g 麵粉兌 240 ml 清水的比例,仍然太軟。上網查詢,原來美式食譜所謂「一杯麵粉」,是將量杯插入(相對大量的)麵粉中舀取,那是緊實的一杯,重約 140 g。而我們,總拿著 2 lb 1 kg 的麵粉袋往量杯裡倒,這樣鬆散的一杯,僅約 120 g

一杯麵粉 140 g,三杯麵粉一杯水,相當於 420 g 麵粉兌 240 ml 清水。後來我以這個比例和麵,無論使用臺灣的中筋麵粉或美國的 all-purpose flour,硬度都相當好,當然揉時擀時還是會加麵粉。

今年看到周老師的餃子食譜,她以 600 g 麵粉兌 300 g 清水,哇,比我的麵硬多了!可是她用機器和麵,或許我也可以試試?

周老師的食譜約可包 100 只餃子,而我每種餡預計包 48 只,於是第一天以 300 g 麵粉兌 150 ml 清水的比例,使用機器和麵。我這 mediocre 攪拌機顯然是和不動,只好再加 10 ml 清水。可能我的餃子比較小,當天只用了四分之三的麵糰。

第二天改為 225 g 麵粉兌 120 ml 清水,麵糰似乎還可以再硬一些。第三、第四天都用 230 g 麵粉兌 120 ml 清水,硬度和份量都恰恰滴好。

和麵

230
grams 中筋麵粉all-purpose flour
120
ml 冷水

麵粉與水同以攪拌機和成均勻光滑的麵糰,加蓋,醒一小時。

麵糰

後記

這次餃子煮成水餃,餃皮勁道比已往手和的麵皮差太多了。不知是否我的攪拌機力道不足?我想以後還是回到手和,畢竟每次包的量不多,手和也沒有多麻煩。


擀皮

如果老爺和我一起包餃子,都是我擀皮他包製。如果是一個人包餃子,我習慣每次包八只,這樣擀出來的皮不會乾硬。

這次每天包一種餡,每種 48 只。麵糰醒好之後,分為六等份。這樣每份八只,每只約 7.5 g,分切起來相當方便。

我的餃子皮大約 9-cm Ø,每片都擀成中厚周薄。這樣的餃子皮非常之薄。如果不習慣如此之薄,不妨將麵糰分切為每只 9 g

餃子皮


芫荽鰈魚餃

往年芫荽魚餃或用鱸魚,或用冷凍鯛魚。這兩天冷凍鰈魚特價,正好用來包餃子。

芫荽鰈魚餡

2
片冷凍鰈魚, 每片淨重 240 g
6
grams 海鹽(1 小匙)
2
把芫荽, 每把 120 g
40
ml 麻油

鰈魚解凍,去皮,充分拭乾,切成小丁,加入海鹽拌勻,冷藏。芫荽去根洗淨,將葉部與莖部切開,分別脫水。莖部細切,葉部粗切,同與麻油拌勻。

芫荽莖非常香,不宜拋棄;但必須切得非常細,否則容易戳破餃皮。葉部以及與葉相近的莖,則不須要切得太細。

包製餃子

擀成八片餃子皮。芫荽、鰈魚各取六分之一量,拌和,包成八只餃子。如此芫荽與鹽接觸的時間甚短,不必擔心出水。全部包成,共得 48 只。

這是第一天包的餃子。當天初試機器和麵,既要適應機器,又要調整硬度,竟然沒想到為包製過程留影,頗為遺憾。

芫荽鰈魚餃

後記

鰈魚肉質不如已往常用的鱸魚、鯛魚。


韭黃蝦仁餃

韭黃蝦仁餡

48
尾白蝦, 600 g
6
grams 海鹽(1 小匙)
1
袋韭黃, 300 g
40
ml 麻油

白蝦去頭去殼,抽除青腸,清洗乾淨,充分拭乾,約得 320 g,加入海鹽拌勻,冷藏。韭黃洗淨,充分瀝乾,切成細粒,加入麻油拌勻。

韭黃蝦仁餃每只一尾白蝦,因此白蝦不宜過大或過小。這次四種餡中的蔬菜,芫荽、茴香、藥芹都可以機器脫水、機器切碎,惟獨韭黃不宜,而宜手切。鹽只與蝦仁拌和,而不拌入韭黃中,也是避免韭黃出水。

包製餃子

每片餃子皮盛上 6 g 韭黃,放上一尾蝦仁,包成餃子。共得 48 只。

韭黃, 蝦仁, 麵皮

韭黃蝦仁餃


茴香豬肉餃

茴香豬肉餡

我不吃肥肉,連餃子餡都用瘦肉,因此得往肉裡和水,有時餡會太流質,不好包。去年十月做蟹黃湯包,發現在餡裡和湯凍一點兒也不難。於是這次的餃子餡,如同湯包餡一般加湯凍,完全沒有過於流質或蔬菜出水的問題,太理想了。

1
袋凍膠粉(gelatin, 7 g
120
ml 雞高湯
1
把茴香, 400 g
80
ml 麻油
300
grams 豬裡脊肉
7.5
grams 海鹽(小匙)

凍膠粉以 60 ml 冷高湯浸潤,加熱至溶化。調入所餘的冷高湯,置至室溫。

茴香去根洗淨,將葉部與莖部切開,分別脫水。莖部細切,葉部粗切,同與麻油拌勻。

豬肉剔淨筋膜,細切,拌入湯凍中,以海鹽調味。加入茴香,拌和均勻。我使用淡味雞高湯。如果高湯已有鹹味,海鹽份量宜斟酌減少。

茴香與芫荽一般,莖部必須切得非常細,否則容易戳破餃皮。葉部以及與葉相近的莖,則不須要切得太細。

娘家婆家的餃子餡都用絞肉。然而唐魯孫前輩說,餃子餡裡的肉宜切不宜絞。現在家裡人少,我的時間又多,於是可以手切。

豬肉與湯凍

這次茴香豬肉餡與藥芹牛肉餡中,菜、肉、湯凍的比例完全相同。只是豬肉顏色比牛肉淡,茴香顏色比藥芹濃,此饀和成後看起來全是菜。

茴香豬肉餡

包製餃子

每片餃子皮盛上 15 g 餡料,包成餃子。共得 48 只。

茴香豬肉餃

餡料若有剩餘,可以製成丸子。

後記

在肉餡裡加湯凍,非常理想。


藥芹牛肉餃

藥芹牛肉餡

如同豬肉餡,這次牛肉餡裡也加湯凍。牛肉使用 flank steak這是牛腹部的純瘦肉。這個部位非常適合用於炒菜,臺灣超市中常標示為「牛肉塊」。

1
袋凍膠粉(gelatin, 7 g
120
ml 牛高湯
1
把藥芹, 360 g
80
ml 麻油
300
grams 純瘦牛肉(flank steak
7.5
grams 海鹽(小匙)

凍膠粉以 60 ml 冷高湯浸潤,加熱至溶化。調入所餘的冷高湯,置至室溫。

藥芹去根洗淨,將葉部與莖部切開,分別脫水。莖部細切,葉部粗切,同與麻油拌勻。

牛肉剔淨筋膜,細切,拌入湯凍中,以海鹽調味。加入藥芹,拌和均勻。我使用淡味牛高湯。如果高湯已有鹹味,海鹽份量宜斟酌減少。

如同芫荽與茴香,藥芹的莖部必須切得非常細,否則容易戳破餃皮。葉部以及與葉相近的莖,則不須要切得太細。

如同豬肉餡,此餡的牛肉也是手切。製牛肉餡那天氣溫較低,牛肉切到後來,湯凍已漸凝結。製豬肉餡那天則沒有這樣的狀況。

牛肉與湯凍

藥芹牛肉餡

包製餃子

每片餃子皮盛上 15 g 餡料,包成餃子。共得 48 只。

藥芹牛肉餃

餡料若有剩餘,可以製成丸子。

後記

在肉餡裡加湯凍,非常理想。


冷凍餃子

這次包的餃子,準備吃到元宵,因此包好立即冷凍。

如果打算冷凍餃子,先選一塊材質、尺寸都適合放進凍箱的案板,襯上烤盤紙(oven paper)。餃子包好,即排列在其上。我的凍箱可以放得下的案板,只能排列 36 只餃子,因此圖片中都是 36 只。另用一塊小案板,盛放其餘 12 只。

放入凍箱之前,覆上一層廚房紙巾(kitchen towel),以免餃子凍裂。冷凍二小時,待餃子凍成形,即可移入密封袋(zipper storage bag)中,標明餡料種類、製做日期,冷凍保存。取出後無須解凍,可製水餃與鍋貼


今年小寒 @ 2016/01/06

小寒

龍斑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