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神農 牛角綠竹筍


牛角綠竹筍


竹筍與季節

已往的觀念:春節前後有冬筍,這是孟宗竹筍,筍籜滿被細毛,亦稱毛竹筍。清明開始有綠竹筍,立夏之後有麻竹筍。冬筍鮮味醇厚,綠竹筍清甜,麻竹筍爽脆。此地其他筍類,比如桂竹筍、箭筍....我則較少使用。

今年發現,這個觀念須要修正。冬筍是年菜應節食品,這沒有錯。但是,清明節前想買綠竹筍時,才得店家告知,綠竹尚未出筍,當時攤上只有麻竹筍。原來,麻竹筍比綠竹筍還早上市!因此今年清明,《春花與春筍的邂逅》,用的是麻竹筍而非綠竹筍。

一般觀念,綠竹筍適合煮熟之後製做涼筍沙拉,麻竹筍則適合生鮮切絲切片脆炒。我家基本上不煎不炒不炸,當然較喜愛綠竹筍。然綠竹筍季節不長,進入盛夏,只有麻竹筍時,也拿麻竹筍當綠竹筍使用。因此觀念中便以為,麻竹筍的季節在綠竹筍之後。

日前摘桃子下山途中,經過農家攤棚。當時是因見到「綠竹筍」的招牌所以停車,結果不但買了綠竹筍,也買了 NT$ 20 的瓠瓜,還有龍鬚菜(瓠瓜尖)。


牛角綠竹筍

去年學到如何挑選綠竹筍。首先筍尖絕對不能「出青」,一旦筍尖冒出地面,行光合作用出現綠色,質地就會迅速纖維化,不但不再幼嫩,而且會有苦味。其次筍身要如牛角那般彎曲,筍基要肥壯,代表這支筍長在一圈筍的周邊,得到最多土壤的養分和生長的空間。較直的筍通常較為瘦長,代表長在一圈筍的中間。瘦直的筍雖不如牛角筍,但還是比「出青」的好得多。又彎又肥又未「出青」的綠竹筍,市場中基本上找不到。這次不但在農家攤棚中買到,而且到手時還沾滿黑泥!

有了理想的綠竹筍,才能使用理想的煮法。連殼煮、冷水下鍋,這是煮筍知識 101。已往因怕筍有苦味,總是煮得太久。這次就可依照 lesson 201 的煮法:每支筍重幾台兩(一台兩 = 37.5 g,圖中這支 360 g),就煮幾分鐘,水沸之後開始計時。隨後離火,不揭鍋蓋,悶至室溫。這樣煮成的筍,保有最多筍的鮮香。冷藏之後,就可製做沙拉。

牛角綠竹筍


筍丁豬肉餃子

有了如此難得的綠竹筍,首先想到的,就是包餃子。

我的祖輩與唐魯孫前輩不但同樣來自北京,而且同為「饞宗」。唐前輩的作品,大地出版社分十二冊印行,每冊都有文章提到家伯祖,道地是「饞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曾聽唐前輩說,餃子中他最喜歡筍丁豬肉餡的,但也最怕有人請他吃筍丁豬肉餃子。不但筍得挑嫩尖,豬肉要七分瘦三分肥,肉的刀工更有講究。瘦肉細切粗斬,肥肉粗切細斬,一點兒不能馬虎。外頭餃子餡兒都用絞肉,那哪成呀?幸好我家從沒請他吃過筍丁豬肉餃子。兒時我家餃子常包的餡兒只有三種:大蔥牛肉、茴香羊肉、四季豆豬肉,其中豬肉是熟餡。

有了極品綠竹筍,怎能不想試包唐前輩所說的那種餃子?可是可是,老爺問:妳真會依唐魯孫,用七瘦三肥的豬肉嗎? Sorry,我不會。多年來,每逢 recipes call for 肥肉,我都用其他食材替代,比如炸醬裡加茄子、獅子頭裡加冬瓜、蝦丸裡加魚茸....那這筍丁豬肉餡裡要用甚麼代替肥肉哩?還沒想到,所以作罷。

PS,後來想到可用海參代替肥肉,但已沒有極品綠竹筍了。


筍粥

已往煮筍,湯面都會在鍋邊形成白垢;這次則完全沒有。不知那白垢的形成,是因筍中有苦味,還是煮得太久?

這次的筍湯,不但沒有苦味,而且鮮極。想要用來煮粥,老爺原還擔心有細毛。可「細毛」是冬筍的特徵,綠竹筍沒這問題。不過這次筍湯中,確實有一丁點兒已往沒有的物事:泥沙。煮前以為已將黑泥清乾淨,但畢竟無法清得完全乾淨。

但這不是問題,因泥沙會沉澱。以無比清鮮的筍湯,加上些許筍絲煮粥,美味!


今年神農 @ 2015/06/1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