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秋社 朝鮮水刺床



席次八人

初味
御進松子粥    蓮花秋色藕

十六饌
四清    四酸    四菹    四漬

二味
月見和牛膾    紫蘇鯛魚生

三味
宮廷九折

小膳
松茸鮮貝燒    秋果大蝦煎

別味
海陸神仙爐

大膳
牛肉銅盤烤    蔘雞黑石鍋

水刺
清汁蕎麥麵    五穀先農湯

茶果
梨熟水正果    秋夕菊花煎

飲品
真露燒酎    五味子茶


朝鮮御膳

李氏朝鮮(1392 - 1897)是朝鮮半島上最後一代王朝。十五世紀前期,世宗大王在位,帶領朝鮮邁入繁華盛世。目前較為世人熟知的「朝鮮御膳」,便是當時的宮廷膳食。

朝鮮王朝宮中飲食(Joseon wangjo gungjung eumsik, 조선왕조 궁중음식)一日五膳。每日清晨隨著鳥聲啁啾,帝后進用清淡的第一膳「妙音膳」(mieumsang, 미음상),通常以粥為主。第三第五兩膳亦為輕食。

第二第四兩膳則是一日的大膳,帝后進用「水刺床」(surasang, 수라상)。「水刺」源自蒙語,意為米飯;「床」在古漢語意為「席」;「水刺床」即「御飯席」。每席有二種米飯、六種帶汁菜餚、三種菹(kimchi, 김치)、三種醬(jang, )、十二種無汁菜餚,稱為「伴饌」(bansang, 반상

米飯中必有白飯,另一或為以紅豆湯炊成的「紅飯」,或為各式雜糧飯。

傳統朝鮮食風認為,熬燉的帶汁菜品是主菜大菜,煎烤的無汁菜色則是輔菜陪菜。

六種帶汁大菜雖然皆有湯汁,但烹調方式各有異同。比如同是湯菜(tang, ),便有清湯(guk, )、奶湯(gomtang, 곰탕)之分。燉菜(jjigae, 찌개古稱「稠汁」(Jochi, 조치);以苦椒醬調味的燉菜,則稱為 gamjeong, 감정。此外另有蒸菜(Jjim, )、鍋菜(jeongol, 전골)等。

這許多菜餚並不分道上席,而是同時陳列在三張木桌上。

最大的一張圓桌鑲嵌螺細,位於「水刺間」(suragan, 수라간)的東北。此桌北方是君王席位,席前陳列三種醬、十二「伴饌」、三種菹。靠近席前則置放正在食用的米飯以及大菜。

較小的一張圓桌亦鑲嵌螺細,形制與大桌成套,位於西北。陳列備用的米飯、大菜;以及甜點、茶組、備用碗盤等。

火爐位於西南,上置鍋菜。其東是一張形制質樸的長方桌,陳列準備用於鍋菜的素蔬、雞蛋、酢料等。這是工作檯,大菜如果須要加溫,亦可暫時置於此桌。

朝鮮食風認為牛肉是最尊貴的食材,因此席上牛肉菜餚往往不只一種。食器多用黃銅,華彩輝煌。宮中掌管餐飲的尚宮皆為女性,因此朝鮮御膳色彩秀雅,多用花朵,風格特別精緻纖穠。

此讌先以松子粥、秋色藕開筵醒舌,有「妙音膳」意興。隨後承襲傳統水刺床精神,組合菹醬涼菜,成「十六饌」,做為各式大菜的「伴饌」。

大菜則不拘於傳統制度,並不以帶汁菜餚為限,而亦包括生鮮、涼拌、燒烤等各式不同菜餚。且依現代風尚,逐道上席,以卑自始至終,賓客均得以享用溫熱餚饌。

黃銅餐具


御進松子粥, Jatjuk, 잣죽

舊時松子昂貴難得,松子粥是王室貴人才能享用的上方玉食。

120
grams 松子, blanched
120
grams 粳米, soaked and drained
aa
海鹽
40
枚松子, toasted

松子、 100 ml 清水打成松子糊,過篩。

粳米、 300 ml 清水打成米漿,過篩。加入 800 ml 清水,持續攪拌,煮沸,續煮 15 分鐘。加入松子糊,持續攪拌,續煮五分鐘。以少許海鹽調味,分盛小碗中。每碗以五枚酥烤松子飾成花形,送席。

8 @ 240-ml bowls

御進松子粥


蓮花秋色藕, Yeongeun, 연근

韓風創意料理,以之搭配御進松子粥。

茜草(Rubia cordifolia)根部色澤正紅,梔子(Gardenia jasmimoides)果實色澤金黃,都是極佳的天然食用染料。

80
grams 粳米
aa
茜草根, crushed
aa
梔子果實, crushed
1
節大型嫩藕, 7-cm Ø
aa
白醋
aa
白糖
aa
海鹽
8
朵粉紫色蓮花
aa
松子, toasted

粳米分為二份,一份拌入紅色茜草汁液,另一份拌入黃色梔子汁液,分別浸潤六小時。

嫩藕去皮,切下藕節,成 20-cm 長。燙過摻有白醋的沸水,以免變色。漂過冰水,充分瀝乾。藕孔中相間填入粉紅色、艷黃色粳米,置 20x10x8-cm 烤盤中。白醋以等量清水稀釋,以白糖、海鹽調味,加熱至溶化。淋入烤盤中,覆以桑皮紙,入蒸箱蒸 30 分鐘,至粳米僅熟。瀝乾置涼,切出 24 片。

蓮花以食物烘乾機烘至半乾,分置小盤中,展開花瓣。每盤置入三片粳米藕片,綴以松子,送席。

8 @ 20-cm Ø plates

蓮花秋色藕


十六饌

四清, Namul, 나물

나물」有香草之意,這類伴饌多以鮮嫩香蔬製成,故曰「清」。在此選用豆芽、東風菜、櫛瓜、茄子

豆芽掐去尾端,燙過沸水,漂過涼水,輕手擠乾。以出汁、海鹽、麻油調味拌和。

東風菜(Aster scaber, chamchwi, 참취, 菊科野菜)燙過沸水,漂過涼水,輕手擠乾。切 4-cm 段,以出汁、海鹽、麻油調味拌和。

櫛瓜切片,以薄油慢火烙熟,以海鹽調味。

茄子切片,以薄油慢火烙熟,以海鹽調味。

4 @ 12-cm Ø deep dishes

四酸, Saengchae, 생채

생채」是帶酸味的涼拌菜。在此選用小黃瓜、紫菀花、裙帶菜、涼粉豆皮。

小黃瓜切斜片,以海鹽略醃,漂過涼水,瀝乾。以白醋、味醂、麻油調味拌和。

紫菀(Aster tataricus, gaemichwi, 개미취, 菊科野菜)花朵摘下花瓣,燙過沸水,漂過涼水,輕手擠乾。以海鹽、白醋、味醂、麻油調味拌和。

乾裙帶菜(wakame, miyeok, 미역)以清水發開,輕手擠乾。以白味噌、白醋、味醂調味拌和,略撒烘酥的白芝麻。

綠豆涼粉(nokdumuk, 녹두묵)切 4-cm 長的細條。豆皮(abura-age, yubu, 유부燙過沸水,漂過涼水,輕手擠乾,切 4-cm 長的細條。兩者同以朝鮮醬油、烏醋、味醂調味拌和。

4 @ 12-cm Ø deep dishes

四菹, Kimchi, 김치

「菹」音居,是醃漬醱酵的菜蔬,在周代是王室祭祖之禮。《詩經.小雅.信南山》:「是剝是菹。獻之皇祖。」舉世聞名的韓式泡菜「김치」,即屬於「菹」。

在此選用大白菜、白蘿蔔、大蔥、桔梗根。桔梗(balloon flower, Platycodon grandiflorus, doraji, 도라지)的肉質根是大韓民族頗常使用的食材。

大白菜、大蔥切 4-cm 段;白蘿蔔、桔梗根去皮,切 4-cm 塊。分別以鹽水浸至略軟,漂過清水,瀝乾,略為晾乾。

拌和胡蘿蔔絲、蔥碎、薑碎、蒜碎、韓式紅辣椒粉(gochugaru, 고추가루)、韓式鹹蝦(saeujeot, 새우젓)、朝鮮醬油、白糖。

四色菜蔬分別拌入調味料,各裝入一只玻璃瓶中,注入清酒浸漫,加蓋。次日打開瓶蓋調整壓力,隨後加蓋密封。 10-15°C 酒窖中醃漬醱酵,三日後可以取用,醱酵七日更為入味。

4 @ 12-cm Ø deep dishes

四漬, Jangajji, 장아찌

장아찌」是韓式醬菜。在此選用蓮藕、嫩薑、青紫蘇大葉、栓皮櫟涼粉(dotorimuk, 묵장아찌, muk made from acorn starch)。

蓮藕、嫩薑去皮切片;紫蘇葉去梗;涼粉切片。四色菜蔬分別與蒜碎、洋蔥丁、辣椒丁相間置入一只玻璃瓶中。調和朝鮮醬油、味醂、烏醋,加入等量清水,煮沸,續煮一分鐘。趁熱分淋入玻璃瓶中,覆上瓶蓋。待涼後加蓋密封冷藏,一日後可以取用,浸漬三日更為入味。

4 @ 12-cm Ø deep dishes


月見和牛膾, Yukhoe, 육회

육회」即「肉膾」,泛指各種細切的肉。然在沒有特別標明的情況下,「육회」即指牛肉膾。

生蛋黃形如滿月,是為「月見」。「和牛」(wagyu)是以特殊日式技術程序飼養的肉牛,其油花分佈、滋味口感均有獨到之處。

500
grams 和牛腰內肉, wagyu tenderloin
60
ml 朝鮮醬油, joseonganjang, 조선간장
30
ml 糖漿
30
ml 麻油
30
grams 蒜末
aa
松子, toasted
aa
白芝麻, toasted
8
只鵪鶉蛋黃
aa
水梨細條, 0.5x0.5x5-cm, rinsed in salt water, well drained, chilled
aa
小黃瓜細條, 0.5x0.5x5-cm, chilled

牛肉剔淨筋膜,充分拭乾,切成細粒。調和朝鮮醬油、糖漿、麻油、蒜末,落入牛肉,拌和均勻。撒下松子、白芝麻,分為八份。每份略為揉圓,置小盤中。上方撳出凹穴,置入一只蛋黃,略撒白芝麻。

兩側飾以水梨細條、小黃瓜細條,送席。

8 @ 24x15-cm plates

月見和牛膾


紫蘇鯛魚生, Domi Hoe, 도미회

도미」泛指鯛科(Sparidae)魚類,其中以真鯛(Pagrosomus major, red seabream, 嘉鱲, ch'amdom, 참돔)最受珍視。

240
grams 真鯛刺身
16
片青紫蘇大葉, trimmed
aa
醋苦椒醬, chogochujang, 초고추장
aa
蒜片
aa
綠辣椒片

真鯛刺身切出 16 片,每片置紫蘇葉上,淋下醋苦椒醬,綴以蒜片、綠辣椒片。兩兩置小盤上,送席。

醋苦椒醬, Chogochujang, 초고추장

50
grams 苦椒醬, gochujang, 고추장
30
grams 白醋
30
ml 糖漿
5
ml 麻油
5
grams 蒜末

拌和五種食材。

8 @ 24x15-cm plates


宮廷九折坂, Gujeolpan, 구절판

「九折坂」是八邊形木盒,中央一格,周圍八格,可用為裝飾品,亦可盛裝食物。通常中央放置韓式薄餅(miljeonbyeong, 밀전병, 麥煎餅),周圍放置各色食材。

韓式薄餅, Miljeonbyeong

40
grams 中筋麵粉
1
只雞蛋
90
ml 低脂牛奶
20
grams 麻油
aa
海鹽
aa
清油

拌和麵粉、雞蛋、牛奶、麻油,持續攪打至乳化。調入少許海鹽,冷藏靜置四小時,以待麵糊無「筋」。平底鍋燒熱,薄刷清油。逐次傾入 10 ml 麵糊,攤成 8-cm 的圓形薄片,待成形後翻面略煎。共得 20 片薄餅。

沙參絲

「沙參根」(deodeok, 더덕)是桔梗科植物四葉參(Codonopsis lanceolata, Korean bellflower, 羊乳, 輪葉黨參)的肉質根,常用於各色韓式菜餚。

80
grams 沙參根, peeled
aa
麻油
aa
海鹽

沙參根切成薄片,略為捶鬆,絲成細絲。浸在清水中漂去大部份苦味,擠乾。以少許麻油略炒,以少許海鹽調味。置涼。

芥末蘸汁, Gyeoja Sauce

30
grams 芥末粉
30
ml 白醋
30
ml 味醂

30 ml 冷水將芥末粉調開,調入白醋、味醂。約得 120 ml

醬油蘸汁, Kanjang Sauce

60
ml 朝鮮醬油, joseonganjang, 조선간장
20
grams 山葵茸
40
ml 出汁(だし)

以少許朝鮮醬油將山葵茸調開,加入出汁、所餘的朝鮮醬油。約得 120 ml

備席

20
片韓式薄餅, miljeonbyeong
1
片紅棗
4
枚松子
100
grams 牛肉絲, sautéed and seasoned
80
grams 香菇絲, cooked and seasoned
80
grams 沙參絲, sautéed and seasoned
80
grams 綠豆芽, sautéed and seasoned
80
grams 大蔥絲, sautéed and seasoned
80
grams 藥芹絲, sautéed and seasoned
80
胡蘿蔔絲, sautéed and seasoned
80
蛋皮絲
aa
芥末蘸汁, gyeoja sauce
aa
醬油蘸汁, kanjang sauce

薄餅置於九折坂中央一格,飾以紅棗片、松子。周圍八格分置室溫的八種絲料,類似色澤相對配置。

二種蘸汁分盛八酢料碟中,與九折坂一同送席。

32-cm Ø gujeolpan
8 sets @ condiment dishes

宮廷九


松茸鮮貝燒, Garibi Gui, 가리비구이

「竹鹽」(jukyeom, 죽염)是韓國全羅北道開岩寺傳承 1300 年的古方。將日曬鹽裝入三年生的青竹中,以黃黏土封口,以松木高溫煅燒九次而成。據傳具有排毒、平衡等多種保健療效。

木材薄片(wood veneer)大抵可分為「歐洲薄片」「原木薄片」二種。歐洲薄片先將原木切成 0.6-cm 厚的木板,層層膠合;再與木板垂直,順紋切成 0.06-cm 的薄片。成品條紋非常整齊。原木薄片則是將原木直接切成薄片,因為切入角度不同,主要又可分為二種。與年輪垂直順紋切割,成品條紋相對整齊,是為「直形紋」(quarter cut);與年輪平形順紋切割,成品條紋則有如層層波浪,是為「山形紋」(flat sliced)。

不同原木切成薄片,色澤紋路各有特色。在此選用以帶結白松木(knotty white pine)切成的山形紋薄片。

松木薄片

aa
帶結松木薄片, veneer of knotty pine
8
只大型鮮貝, 30 g each
8
朵松茸, each halved lengthwise
aa
清油
aa
竹鹽
2
只柚橙, yuzu, each quartered

松木薄片切出 10x10-cm 的八片,以炭火烤至略現焦痕,墊在小盤中。

鮮貝、松茸分置薄刷清油的烤網上,以炭火烙烤至兩面略現焦痕。分置松木薄片上,撒下竹鹽,飾以柚橙瓣,送席。

8 @ 24x15-cm plates


秋果大蝦煎, Daehajeon, 대하전

在朝鮮宮廷膳食中,「」(煎)的全稱是「전유화」(煎油花)。原是類似日式天麩羅的料理方式,差別在於以煎不以炸。庶民的「」則多用麵糊,因而成為「煎餅」。

無花果葉是墊盤裝飾的佳品。

無花果葉

8
尾大蝦, whole, 60 g each
1
只雞蛋, lightly beaten
60
grams 中筋麵粉
60
grams 芡粉
aa
海鹽
aa
清油
aa
敷羅蘸汁(天つゆ)
8
枚鹽炒黃金板栗, peeled
16
枚鹽炒銀杏, peeled

大蝦去頭去殼,保留尾殼。清理乾淨,劃斷腹下白筋,拭乾,由背部劃開成蝴蝶片。

雞蛋調入240 ml 冰水,撒下麵粉、芡粉、少許海鹽,調拌數下。平底鍋中燒熱清油,大蝦逐尾薄沾粉漿,入油煎至兩面微黃,瀝淨油脂。分置墊有無花果葉的小盤中,飾以板栗、銀杏,與溫熱的敷羅蘸汁一同送席。

8 sets @ 24x15-cm plates w/ condiment dish


海陸神仙爐, Sinseollo, 신선로

「神仙爐」據傳源自十五世紀李氏朝鮮燕山君時期的詩人鄭希良。鄭氏博擅詩文,通曉陰陽,離開朝廷之後,優游山林四處行走,常攜自製火爐,用以烹煮菜蔬,時人稱此爐為「神仙爐」。

其後「神仙爐」傳入宮廷,食材不再僅是素蔬,而成為極盡奢華的料理,亦名「悅口子湯」(yeolguja tang, 열구자탕)。

明太魚片

明太魚(Theragra chalcogramma, Alaska pollock, myeongtae, 명태, 黃線狹鱈)是朝鮮民族最喜愛的食用魚。日本「明太子」即以其卵製成。

8
片明太魚淨肉, 5x2.5x0.5-cm each
aa
麵粉
aa
芡粉
aa
海鹽
aa
現磨白胡椒
½
只蛋清, lightly beaten
aa
清油

魚肉敷上粉料,沾上蛋清,再敷上粉料,入油煎至兩面金黃。瀝淨油脂。

水芹排

水芹(Oenanthe javanica, Japanese parsley, Chinese celery, minari, 미나리)日文為せり」(seri),是朝鮮民族、大和民族、古代華夏民族均常食用的野菜

60
grams 水芹
aa
麵粉
aa
芡粉
aa
海鹽
½
只蛋清, lightly beaten
aa
清油

水芹摘除葉片,取數支排列整齊,以細籤串起頭尾,成 3-cm 寬的一排,共得四排。拌和等量麵粉、芡粉,略以海鹽調味。水芹沾上蛋清,敷上粉料,入油煎至定形。瀝淨油脂,每排切出 5x2.5-cm 的二片。

備席

2000
ml 牛肉高湯
aa
海鹽
aa
黃酒
1
支白蘿蔔, peeled and cubed
8
只牛肉丸
8
片滷牛腱
8
片胡蘿蔔, cooked and seasoned
8
朵香菇, cooked and seasoned
8
片明太魚片, pan-fried and seasoned
8
片水芹排, pan-fried and seasoned
8
只鹽炒銀杏, peeled
8
只杏仁, toasted
8
只胡桃仁, toasted

牛肉高湯煮沸,以海鹽、黃酒調味。落入白蘿蔔,煮至軟潤。撈出,盛在神仙爐底層。牛肉丸落入湯中,煮至溫熱,撈出,置白蘿蔔上,略為鋪平。

滷牛腱、胡蘿蔔、香菇均切成 5x2.5-cm,與明太魚片、水芹排一同相間排列,在神仙爐上層排成幅射形的一環。銀杏、杏仁、胡桃仁相間排列在內圈,亦成一環。淋下溫熱的牛肉高湯,加蓋。

木炭燒至灼熱,置入神仙爐肚中,送席。待湯煮沸,分盛小碗奉客。

28-cm Ø sinseollo
8 @ 240-ml bowls

海陸神仙爐


牛肉銅盤烤, Galbi, 갈비

갈비」原意是肋骨。用為菜名時「갈비」即是「소갈비구이」,牛小排燒烤。在此選用薄切的帶骨牛小排(LA galbi)。

16
片薄切帶骨牛小排, LA galbi
½
只水梨, cut up
1
只洋蔥, cut up
8
瓣蒜仁, trimmed
30
grams 嫩薑, peeled
80
ml 朝鮮醬油, joseonganjang, 조선간장
80
ml 清酒
80
ml 味醂
aa
蘿蔓心, romaine heart, separated
aa
青紫蘇大葉, trimmed
aa
蒜片
aa
綠辣椒片
aa
捲醬, ssamjang, 쌈장

牛小排以清水浸泡三小時,其間換水二次,漂淨髓血。充分瀝乾。

水梨、洋蔥、蒜仁、嫩薑同以食物調理機打細成茸,調入朝鮮醬油、清酒、味醂。牛小排逐片沾上調味汁,排列在烤盤內。淋下所餘的調味汁,加蓋冷藏過夜。

取出牛小排,排列在二只盤中。與銅盤、蘿蔓心、紫蘇葉、蒜片、綠辣椒片、捲醬一同送席。賓客各依所好,取牛小排烙烤至適意熟度,去骨。取蘿蔓心,置上紫蘇葉、牛小排、蒜仁、辣椒,淋下捲醬,裹起供食。

捲醬, Saamjang

60
grams 大醬, doenjang, 된장
20
grams 苦椒醬, gochujang, 고추장
40
grams each 洋蔥末
20
grams each 蔥末, 蒜末
10
ml 糖漿
10
ml 麻油

拌和七種食材。

42x28-cm brass grill
assorted platters and plates
8 @ condiment dishes


蔘雞黑石鍋, Samgyetang, 삼계탕

黑石鍋(dolsot, 돌솥)是韓式食風特有的盛器,通常用於石鍋拌飯(dolsot bibimbap, 돌솥 비빔밥)。在此用以搭配蔘雞湯。

16
支小型新鮮人參
8
隻子雞, dressed, 450 g each
120
grams 大麥仁, soaked and drained
16
瓣蒜仁, trimmed
16
枚大紅棗6 g each, soaked and drained
2000
雞高湯
aa
蔥花
aa
竹鹽
aa
花椒鹽

人參去蒂留根。子雞腹內依序填入大麥仁、一瓣蒜仁、一枚紅棗、一支人參。尾部兩側劃穿雞皮,相對插入腿骨,尾部自然紮攏。分置二只 4000-ml 燜燒鍋內鍋中。

雞高湯、 2000 ml 清水一同煮沸,分淋入鍋中。煮沸,加蓋,置入外鍋中,燜置 40 分鐘。取出內鍋,落入所餘的蒜仁、紅棗、人參,煮沸。加蓋,置入外鍋中,續燜 40 分鐘。

取出子雞,胸部朝上,分置黑石鍋中,飾以湯中的蒜仁、紅棗、人參。湯汁濾清,分淋入石鍋中。蔥花、烘熱的竹鹽、花椒鹽分盛八酢料碟中,與蔘雞湯一同送席。

8 @ 600-ml dolsots
8 sets @ condiment dishes

蔘雞黑石鍋
http://enews.maf.go.kr/publish/php/articleview.php?idx=2973&section=16&diaryDate=2006-12-05


清汁蕎麥麵, Memil Guksu, 메밀국수

傳統朝鮮醬油(chosunganjang, 조선간장)較中式、日式醬油色淡,且更澄澈。這種外觀特質,對清汁的視覺效果至為重要。若無法取得朝鮮醬油,則以蝦油或魚露替代。

朝鮮醬油

300
grams 牛肋眼肉, rib eye
aa
朝鮮醬油
aa
味醂
aa
薑末
aa
蒜末
1000
ml 出汁(だし)
300
grams 乾蕎麥麵
1
只雞蛋
aa
海鹽
aa
清油
2
片海苔, nori, 20x18-cm each

牛肉切薄片,以朝鮮醬油、味醂、薑末、蒜末醃置 20 分鐘。出汁加熱至 85°C,落入牛肉,燙至將熟,撈出。湯汁濾清。

雞蛋打散,以海鹽調味。燒熱 19x13x3-cm 平底鍋,薄刷清油。傾入蛋液,以文火煎至底面定形而未上色。翻面煎製定形,成略有厚度的蛋皮。切成 4x0.6-cm 的細條。海苔烘酥,切成 4x0.6-cm 的細條。

蕎麥麵以薄鹽沸水煮熟,漂過涼水,充分瀝乾。分盛小碗中,淋下湯汁,置上牛肉。雞蛋條、海苔條分置小碟中,與清汁蕎麥麵一同送席。

8 sets @ 240-ml bowl w/ condiment dishes


五穀先農湯, Seolleongtang, 설렁탕

「先農祭」(Seonnongje, 선농제)是朝鮮王朝祭祀后稷神農氏的祭典。成宗大王親臨神農祭,創製「先農湯」賜宴百姓。

傳統先農湯僅以牛骨、牛雜製成,食時方加調味,配合「水刺」供饌。在此以洋蔥、白蘿蔔配合牛骨、牛肉製湯,然仍維持淡味。

大韓民族的五穀為:黍、粟、麥、稻、豆。「黍」是 Panicum miliaceum, proso millet;「粟」是小米;「麥」指大麥;「豆」為黃豆。「五穀米飯」是以此五穀煮成的米飯。

1000
grams 牛腿骨, cut into 4-cm sections
1
塊牛腩精肉, flank steak, 500 g
1
只洋蔥, cut up
1
支白蘿蔔, peeled, cut into 2 sections
400
grams 五穀米飯, warm
aa
蔥末
aa
蒜末
aa
海鹽
aa
韓式紅辣椒粉, gochugaru, 고추가루

牛骨充分濯淨,與牛肉一同浸過清水、燙過沸水、沖過涼水,瀝乾。與洋蔥、白蘿蔔同置 8-liter 鍋中,加入清水浸漫,煮沸。以文火煨煮三小時,至牛肉酥軟。取出牛肉、白蘿蔔,冷藏。鍋中加入清水浸漫,續煨三小時,至湯色奶白。過篩,冷藏過夜。

次日取出奶湯,趁冷過篩,除淨油脂。傾入大砂鍋內,煮沸。牛肉、白蘿蔔切片盛盤,與奶湯、五穀米飯、蔥末、蒜末、海鹽、紅辣椒粉一同送席。

賓客各依所好,取牛肉、白蘿蔔置碗中,淋下奶湯,調味,加入五穀米飯供食。

28-cm Ø donabe
assorted plates & condiment dishes
8 @ 240-ml bowls


梨熟水正果, Hwachae, 화채

「花菜」(hwachae, 화채)泛指以花朵、水果製成的韓式甜湯,「梨熟」「水正果」是兩款具有代表性的花菜。

以梨片製成的花菜稱為「梨熟」(baesuk, 배숙);若使用整只梨製做,即稱為「香雪膏」(hyangseolgo, 향설고)。「水正果」(sujeonggwa, 수정과)則是以柿餅製成的花菜。

「花煎」(hwajeon, 화전)則是貼有花朵的米製煎餅,使用當季食用花朵製成。朝鮮民族常以相同花卉製做成對的「花菜」與「花煎」,搭配供食。當此仲秋食節,即以菊花煎與飾有菊花的花菜相互搭配。

30
grams 生薑, peeled
1
段肉桂, 7.5-cm long
10
枚丁香
10
粒黑胡椒
1
只水梨, 400 g
100
grams 晶白冰糖
2
只柿餅
8
朵小型白菊花, soaked and drained

生薑、肉桂、丁香、黑胡椒以 2000 ml 清水煨煮 40 分鐘,濾清。水梨去皮去籽,切成 16 瓣,與冰糖一同加入湯內。煨煮 40 分鐘,至水梨軟潤。離火置涼。

柿餅去蓋,每只切成四瓣,加入冷湯內。加蓋,浸置四小時,至柿餅軟潤而尚未糊化。分盛小碗中,飾以白菊花,送席。

8 @ 240-ml bowls


秋夕菊花煎, Gukhwajeon, 국화전

8
grams 紫米
16
grams 糯米粉
8
grams 芡粉
8
grams 粳米粉
5
grams 紅糖
50
grams 紅棗茸
10
grams 白糖
40
grams 白蓮茸
aa
清油
8
朵小型單瓣紫菊花, soaked and drained
8
朵小型單瓣黃菊花, soaked and drained
aa
菊葉

紫米打成極細粉末。拌和糯米粉、芡粉,分為二份,分別與紫米粉、粳米粉拌和。紅糖以 20 ml 清水煮至溶化,淋入紫米糕粉中,攪勻成糕糊。拌入紅棗茸,加熱至熟。白糖以 20 ml 清水煮至溶化,淋入粳米糕粉中,攪勻成糕糊。拌入白蓮茸,加熱至熟。

雙色粉糰各分為八份,每份揉成圓球,略為撳扁。薄油平底鍋燒至溫熱,落入粳米餅,煎至底面成形而未上色。翻面,每只貼上黃菊花,略為撳入。再翻面,將花朵略煎,取出瀝淨油脂。依同樣方式煎紫米餅、貼紫菊花,瀝淨油脂。

兩兩分置小墊有菊葉的盤中,送席。

8 @ 20-cm Ø plates

秋夕菊花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