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釋誕 紫竹齋讌



席次八人

果盤一品

前菜一品
千葉蓮華
胡麻蕨菜    香草杏菇    芥子蒟蒻    紅紫雙茄

大菜八道
琉璃世界    紫竹清境    三彩酥方    五蘊雙味
南海因緣    真果輪迴    盂蘭上素    四諦鍋粑

壽麵一品
寶華香茶麵

點心
餕餡晶餃    結緣豆羹

飲品
南海鮮果露    永春佛手茶


千葉蓮華

蓮花與佛教的關係悠遠深湛。聖嚴法師《學佛群疑》:「在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淨土的蓮花千瓣以上...蓮花開放於炎熱夏季的水中,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在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

在此以苦苣葉為蓮花瓣,每瓣均盛菜餚,喻蓮花夫人「生千葉蓮花,一葉有一小兒,得千子,爲賢劫千佛」。

aa
胡麻蕨菜
aa
白芝麻, toasted
8
件香草杏菇 on 粉紫色苦苣葉
8
件芥子蒟蒻 on 乳黃色苦苣葉
8
件紅紫雙茄 on 嫩綠色苦苣葉

胡麻蕨菜置大盤中央,略撒白芝麻,為蓮花心。香草杏菇排在蓮花心周圍,為第一層蓮花瓣。芥子蒟蒻紅紫雙茄相間排在第一圈蓮花瓣外圍,成第二層蓮花瓣。送席。

胡麻蕨菜

可食用的蕨菜種類頗多,而季節頗短。趁此蕨菜季節,選取卷曲如提琴頭(fiddlehead)的嫩蕨嘗鮮,較老則苦味較重。

240
grams 蕨菜, fiddleheads
40
ml 淡色醬油
40
ml 味醂
40
grams 白芝麻, toasted

蕨菜蒸五分鐘,至僅熟。待不燙手時,略為擠乾,切 4-cm 段。以淡色醬油、味醂調味拌和。白芝麻研碎,撒在蕨菜上,拌勻。

香草杏菇

8
支小型杏鮑菇, 40 g each
1
gram each 新鮮甜羅勒, 新鮮奧勒岡, 新鮮百里香, 新鮮迷迭香
aa
胡桃油
aa
香檳醋
aa
海鹽
8
片粉紫色苦苣葉, red endive

杏鮑菇蒸十分鐘,至僅熟。待不燙手時,每支撕成三條。以四種香草、胡桃油、香檳醋調味拌和,醃置一小時。

盛盤前撒下海鹽調味,分盛在苦苣葉上。

芥子蒟蒻

20
ml 大豆美乃滋
10
ml 山葵茸
aa
海鹽
8
片乳黃色苦苣葉, Belgian endive
20
grams 小黃瓜, finely shredded
8
只蒟蒻麵線卷, blanched

大豆美乃滋、山葵茸拌勻,以海鹽調味。盛盤前在每片苦苣葉上放上些許小黃瓜絲,置上一卷蒟蒻麵線。將美乃滋山葵醬料以擠花器擠在蒟蒻麵線卷上。

紅紫雙茄

1
只紅番茄, 120 g, blanched and diced
½
gram each 新鮮甜羅勒, 新鮮奧勒岡, 新鮮百里香, 新鮮迷迭香
aa
胡桃油
aa
香檳醋
aa
海鹽
60
grams 中筋麵粉
60
grams 芡粉
2
grams 發粉
2
grams 小蘇打
1
支紫茄, 120 g
aa
炸油
8
片嫩綠色苦苣葉, Belgian endive

紅番茄丁以四種香草、胡桃油、香檳醋調味拌和,略醃五分鐘,撒下海鹽調味。

麵粉、芡粉、發粉、小蘇打、少許海鹽與 240 ml 冰水調成素食羅粉漿。紫茄斜切為 16 片,沾上粉漿,炸成敷羅,瀝淨油脂。

盛盤前在每片苦苣葉上放上二片酥炸紫茄,盛上些許紅番茄丁。

36-cm Ø platter


琉璃世界

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東方淨琉璃世界,以琉璃為地。此菜以清澄的芡汁表現琉璃的晶瑩,以筍尖製成玉蘭花形,表現琉璃淨土的潔白純淨莊嚴。

8
支筍尖, peeled and cooked
60
grams 嫩豆腐, mashed and drained
60
grams 水發天目筍乾, finely diced
aa
清油
aa
海鹽
aa
黃色甜椒, finely diced
aa
芥菜葉, cooked and seasoned
aa
新鮮香菇絲, cooked and seasoned
480
ml 素高湯
aa
黃糖
aa
芡粉

筍尖每支修成底面 4x4 cm,高 6 cm,四側略呈弧面的塔形,如同西安小雁塔的造型。四側各由頂部開始剞出薄片,底部不斷,成四瓣外層花瓣。花瓣之內的小塔形,頂端略為修平,由四角各剞出角瓣,底部不斷,成四瓣內層花瓣。再將中心修平。

修下的筍尖餘料切細,與豆腐茸、筍乾末拌和,以清油、海鹽調味。釀入筍尖中,使每片花瓣綻開。花心略撒黃色甜椒末,成玉蘭花形。蒸五分鐘,至溫熱。

芥菜葉切出 8 大片 8 小片玉蘭葉形。取八只小盤,以香菇絲拼成樹幹,以芥菜飾為葉片,放上蒸好的筍尖玉蘭花。素高湯煮沸,以海鹽、少許黃糖調味,勾薄芡。淋在玉蘭花葉上,送席。

8 @ 20-cm Ø plates


紫竹清境

紫竹林是觀世音菩薩的淨土。此菜以紫蘆筍為已茁壯的紫竹,以藥芹為尚幼小的紫竹,以草笠竹為紫竹林裡的芝瑞。草笠竹即羊肚菌,此讌因是齋素,故稱之為「草笠竹」。

8
朵大型乾草笠竹
aa
淡色醬油
aa
黃糖
aa
海鹽
aa
芡粉
16
支紫蘆筍
aa
藥芹

草笠竹以 500 ml 清水發開,切除菌柄,洗淨擠乾。湯汁濾清,加入草笠竹略煮,以淡色醬油、黃糖、少許海鹽調味,勾薄芡。

紫蘆筍只用 18 cm 嫩尖,藥芹只用 12 cm 葉尖,分別入薄鹽沸水燙至僅熟,瀝乾。

取八只小盤,置入紫蘆筍為已茁壯的紫竹、藥芹為尚幼小的紫竹、草笠竹為紫竹林裡的芝瑞。淋下草笠竹芡汁,送席。

8 @ 20-cm Ø plates

紫蘆筍


三彩酥方

唐代是佛教鼎盛的時代,唐三彩是唐代藝術的精華。唐代陶器釉色頗多,而每件作品大抵以三色為主,故稱「三彩」。此菜以火方的赭紅、素方的乳黃、敷羅的粉綠為三彩。

素食火方是大豆蛋白製成的長方形素火腿。此讌因是齋素,故稱之為「火方」。

1
塊素食火方, 8x4-cm crosswise
aa
黃冰糖
aa
糖醃桂花
aa
海鹽
60
grams 中筋麵粉
60
grams 芡粉
2
grams 發粉
2
grams 小蘇打
2
張腐衣, 60x30-cm each
aa
炸油
8
片青紫蘇大葉, trimmed
8
件活頁麵包夾, 8x4-cm each

素食火方切成 8x4x0.4-cm 的八片,置鋁箔上。撒下黃冰糖,淋上糖醃桂花,以海鹽調味,封起。入烤箱以 190°C 烤四小時,至充分入味。

拌和麵粉、芡粉、發粉、小蘇打,撒下少許海鹽,以 240 ml 冰水調成素食敷羅粉漿。腐衣每張對切,成 30x30-cm 的四片。每片刷上粉漿,由四角摺向中央,成 20x20-cm 的四件。將四件疊起,每層之間均刷粉漿,成八層厚的方形。以木籤插孔並固定四周,置平底鍋中泡炸至金黃酥脆。瀝淨油脂,修齊四邊,切成 9x4.5-cm 的八片。

紫蘇葉逐片薄沾粉漿炸成敷羅,瀝淨油脂。

火方片、素方片、紫蘇敷羅、蒸熱的麵包夾分別盛盤,送席。賓客自行取用三彩,以麵包夾起供食。

4 @ 32x16-cm platters


五蘊雙味

「五蘊」是佛學術語。此菜以二品似同實異的菜餚組成,故曰「雙味」;每味各有五種食材,故曰「五蘊」。

aa
紅燒烤麩
aa
紅燒猴蘑

紅燒烤麩、紅燒猴蘑各盛在 "S" 形盤內,送席,兩盤相扣陳列席上。

紅燒烤麩

8
只烤麩, 3-cm cube each
aa
炸油
60
grams 新鮮香菇, sliced
240
ml 素高湯
aa
淡色醬油
aa
黃塘
60
grams 胡蘿蔔, decoratively sliced 
60
grams 筍尖, peeled, cooked, and sliced
60
grams 毛豆, shelled and blanched

烤麩每只撕成四塊,略為烤乾後炸至金黃,瀝淨油脂。與香菇片同以素高湯煮沸,以淡色醬油、黃糖調味,燒至湯汁收乾。加入胡蘿蔔片、筍片續炒至乾爽。加入毛豆炒勻。

紅燒猴蘑

8
只新鮮猴頭菇, trimmed, 30 g each
aa
炸油
60
grams素食火方, decoratively sliced
60
grams 新鮮黑木耳, snipped
240
ml 素高湯
aa
淡色醬油
aa
黃塘
60
grams 新鮮金針菜, blanched
60
grams 腰果, toasted

猴頭菇燙過沸水,漂過涼水,擠乾,炸至色澤金黃,瀝淨油脂。與火方片、黑木耳同以素高湯煮沸,以淡色醬油、黃糖調味,燒至湯汁收乾,續炒至乾爽。加入金針菜、腰果炒勻。

2 @ "S"-shaped platters


南海因緣

「南海」「西天」都是佛門淨土。唐代高僧義淨有《南海寄歸內法傳》,普陀山紫竹林亦稱南海,等等。此菜以海蘆筍(Salicornia europaea, sea asparagus)喻南海竹林之筍,製做炸、燴二種料理,相輝相映,相輔相成,故曰「因緣」。

8
棵小青梗菜, leaves only
240
ml 素高湯
aa
海鹽
120
grams 海蘆筍, blanched
aa
芡粉
aa
炸蔬菜球

青梗菜每棵切下蒂部 3 cm,留做真果輪迴之用。素高湯煮沸,以海鹽調味,落入青梗菜葉,燙至色澤翠綠,撈出分飾於小盤上。湯中落入海蘆筍,煮至僅熟,勾薄芡,分盛入小盤內。置上炸蔬菜球,送席。

炸蔬菜球

60
grams 木綿豆腐
aa
海鹽
60
grams 海蘆筍, blanched and chopped
60
grams 新鮮香菇末
aa
麵粉
aa
芡粉
aa
炸油

豆腐以薄鹽沸水煮十分鐘,瀝乾搗碎,以紗布紮起擠乾。與海蘆筍、香菇末、少許麵粉拌和,以海鹽調味。分為八份,每份揉成圓球,沾滿芡粉,炸至金黃酥脆,瀝淨油脂。

8 @ 20-cm Ø plates

海蘆筍


真果輪迴

榛果協音「真果」,此菜以榛果與豆腐製成醬汁,搭配榛果豆腐,故曰「輪迴」。

8
棵青梗菜, stem ends only
8
塊榛果豆腐, 3.5x3.5x2.5-cm each
aa
龍蒿榛果白和醬汁
aa
榛穰, blanched, toasted, and chopped

將南海因緣所留的青梗菜蒂部修飾成玫瑰花形。取八只小盤,置入榛果豆腐,淋下龍蒿榛果白和醬汁,撒上榛穰粒,飾以青梗菜玫瑰,送席。

榛果豆腐

60
grams 榛穰, blanched
10
grams 粳米
10
grams 芡粉
aa
海鹽

榛穰、粳米同以 250 ml 清水浸泡四小時,連浸汁打成漿汁,濾至鍋中,煮至初沸。芡粉以 50 ml 清水調和,加入鍋中,以海鹽調味,持續攪拌,煮至濃稠。盛入襯有桑皮紙的 16x8x5-cm 糕模內,敷平表面,置涼。

取出成形的榛果豆腐,切成 3.5-cm 方塊。

龍蒿榛果白和醬汁

60
grams 木綿豆腐
60
grams 榛穰, blanched and toasted
10
grams 龍蒿, tarragon, snipped
aa
白味噌
aa
味醂

豆腐拭乾,與榛穰、龍蒿一同打成糊狀,以白味噌、味醂調味。

8 @ 20-cm Ø plates


盂蘭上素

「盂蘭盆」(ullambana)源自梵語,是解救倒懸的器物。此菜以甘藍菜絲製成盆狀,喻盂蘭盆。

8
棵甘藍菜苞, 30 g each
8
枚甘煮栗仁
aa
清油
aa
海鹽
240
grams 茭白
120
grams 荷蘭豆
120
grams 紫色甘藍菜
120
ml 素高湯
8
只盂蘭寶盆

甘藍菜苞每棵摘下外層大葉,留做盂蘭寶盆之用。取出重約 15 g 的菜心,修整形狀,燙過沸水瀝乾。每只剖成二爿,與甘煮栗仁同以薄油烙烤盤烙上焦痕,以海鹽調味。

茭白切滾刀塊;荷蘭豆每支斜切二片;紫色甘藍菜切與荷蘭豆相類的菱形片。以少許清油略炒茭白,淋下素高湯,燜至湯汁收乾。落入荷蘭豆、紫色甘藍菜略為翻炒,以海鹽調味,盛出。

取八只小盤,置上盂蘭寶盆,盆內裝甘藍菜苞、甘煮栗仁。其側盛上三色蔬菜,送席。

盂蘭寶盆

120
grams 甘藍菜苞大葉
aa
海鹽
aa
炸油

甘藍菜苞大葉切成細絲,以海鹽略醃,漂過清水,充分拭乾。分為八份,每份夾在二只 8-cm Ø 金屬濾網之間,炸至酥脆成形,瀝淨油脂。

8 @ 20-cm Ø plates


四諦鍋粑

「四諦」為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是佛陀的基本教義。此菜以四種不同顏色的食材喻四諦。

4
只荸薺, peeled, 15 g each
60
grams 綠蘆筍
60
grams 玉米筍
60
grams 胡蘿蔔
aa
海鹽
750
ml 素高湯
aa
黃塘
aa
芡粉
8
片生鍋粑, 5x5-cm each
aa
炸油
aa
紅醋
aa
現磨白胡椒

荸薺每只切成六瓣;綠蘆筍、玉米筍斜切成與荸薺類同的菱形段;胡蘿蔔切花片。分別入薄鹽沸水燙至八分熟,漂過涼水瀝乾。

素高湯煮沸,以海鹽、少許黃糖調味。落入四色鮮蔬,勾薄芡,盛入大碗中。

生鍋粑以旺火炸至金黃酥脆,瀝淨油脂,盛入大深盤內。與溫熱的四諦芡汁、紅醋、胡椒一同送席。當著賓客將芡汁淋在熱鍋粑上,發出聲響。分盛小碗奉客,賓客各依所好,以紅醋、白胡椒調味供食。

36-cm Ø deep platter
1500-ml bowl
pair of condiment jug and dish
8 @ 240-ml bowls


寶華香茶麵

「茶」與僧侶茹素有極深因緣,以抹茶調味的蕎麥麵更是佛徒敬視的珍品。在此即以此麵為佛祖賀壽,搭配多種適宜齋素的寶味精華,故曰「寶華」。

料理方式則以珍珠菇蕎麥麵(ナメコそば)為基礎。珍珠菇(Pholiota nameko, nameko, butterscotch mushroom, 滑子菇)原產於日本,現已成為世界性的養殖菇菌。


珍珠菇

地膚子(tonburi, とんぶり)是地膚(Bassia scoparia, 箒草)的種籽,曬乾煮熟,搓去麩殼,形色口感有如魚子醬,乃是素食珍味。


地膚子

山芥菜(Lepidium sativum, garden cress, 獨行菜, 胡椒菜)帶有胡椒辛香。


山芥菜

4
片豆皮, abura-age, 8x8-cm, 10 g each, blanched and squeezed
120
grams 珍珠菇, trimmed
aa
淡色醬油
aa
味醂
60
grams 地膚子
1000
ml 素食出汁(昆布だし)
aa
蕎麥抹茶麵
60
grams 白蘿蔔茸, drained
60
grams 山芥菜, trimmed

豆皮、珍珠菇以淡色醬油、味醂煮至入味,湯汁大致收乾。取出豆皮,每片切成二片三角形。地膚子以淡色醬油、味醂調味。

素食出汁煮沸,以淡色醬油、味醂調味。蕎麥抹茶麵煮熟,分為八份,捲成橄欖形,置小碗內,淋下湯汁。放上豆皮、珍珠菇、地膚子、白蘿蔔茸,飾以山芥菜,送席。

蕎麥抹茶麵

45
grams 中筋麵粉
45
grams 蕎麥麵粉
2
grams 抹茶粉
aa
海鹽
aa
清油
60
ml 清水

中筋麵粉、蕎麥麵粉、抹茶粉、少許海鹽、數滴清油,加入清水和成麵糰,略醒。擀成0.2-cm 的薄片,切成 0.2-cm 的細條。

8 @ 240-ml bowls

寶華香茶麵
http://barwhiteriver.blog65.fc2.com/blog-entry-158.html


餕餡晶餃

20
grams 澄粉
10
grams 芡粉
1
ml 清油
45
ml 沸水
240
grams 各色素蔬
aa
海鹽
aa
松針
aa
紅醋
aa
薑絲

澄粉、芡粉置不鏽鋼盆中,架在小鍋沸水上烘熱。滴下清油,淋下沸水,以筷子迅速攪拌。待不燙手時揉勻,略醒。取此讌各色菜餚所餘的素蔬切細,以清油、海鹽調味。

粉糰醒好,搓成長條,切成 8 只。每只擀成 7.5-cm Ø,中厚周薄的圓皮。盛上餡料,捏成元寶形狀的餃子。分置墊有松針的小蒸籠內,入蒸箱蒸五分鐘。與紅醋、薑絲一同送席。

8 sets @ bamboo steamer tray on saucer
pair of condiment jug and dish


餕餡晶餃
http://www.jkmeishi.com/jccp/5123.html


結緣豆羹

《燕京歲時記》:「京師僧人念佛號者,輒以豆記其數。至四月八日佛誕生之辰,煮豆微撒以鹽,邀人于路請食之,以為結緣。」

25
grams each 紅豆, 黑豆, 白豆, soaked and drained
25
grams 綠豆, rinsed and drained
5
grams 佛手柑片
100
grams 晶白冰糖

紅豆、黑豆、白豆同置 2000-ml 燜燒鍋內鍋中,加入 1500 ml 清水煮沸。加蓋,置入外鍋中,燜置二小時。取出內鍋,加入綠豆、佛手柑,煮沸。加蓋,置入外鍋中,續燜一小時。

取出內鍋,湯中加入冰糖,煮至溶化,分盛小碗送席。

8 @ 240-ml bowl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