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羅馬 楓丹波綠之讌.其一.鸚鵡穿竹蓀


其一.鸚鵡穿竹蓀




設計靈感

「鸚鵡穿竹蓀」的設計靈感來自兩道菜,一是《四川菜點選編》的「鸚鵡菜苞」,另一是《廣東菜點選編》的「芥蘭穿竹蓀」。前者將菜苞(青江菜心)根部修成橄欖形,頂端戳洞,串入火腿條,如鸚鵡形態;後者在竹蓀(竹笙)段中穿入菜遠(芥藍菜心)、榆耳、玉蘭筍片(形如玉蘭花瓣的筍乾)。

Note: 「玉蘭」(Magnolia denudata)是木蘭屬玉蘭亞屬的落葉小喬木,屈原《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墜露」等句,南朝梁國任昉《述異記》則有「魯班刻木蘭為舟」典故。古代宮廷苑囿、民間庭園都喜歡種植玉蘭,與海棠、牡丹、桂樹合為「玉堂富貴」。此地常將含笑屬的「白蘭」(Michelia x alba)稱為玉蘭,兩者實為不同植物。

我將「鸚鵡菜苞」與「芥蘭穿竹蓀」相合,成為「鸚鵡穿竹蓀」。又在竹蓀段中加入大蝦,以合「楓丹波綠」的紅綠主題。

《四川菜點選編》另有一幀「明珠酥鮑」圖片,菜苞頂端串的不是火腿條而是紅辣椒,看起來更為明豔生動。

明珠酥鮑
from 《四川菜點選編》


竹蓀

這次買到的幾支竹蓀實在太美又太香了。生暉商行約有 10 種干貝、 20 種香菇,但只有一種竹蓀(竹笙),而且不在陳列架上。詢問之下,老闆說竹蓀收在冷藏庫中。因為如果陳列在室溫下,容易變黃;而且顧客捏來挑去,他不喜歡。這樣龜毛潔癖的老闆,我喜歡,嘻~~

乾竹蓀

討論如何挑選竹蓀的網頁不少,基本上就是不要太白,否則可能經過化學藥劑漂白;還有質感要有彈性,不能一捏就扁一壓就碎。此外不能有異味,優質竹蓀則有菇蕈特有的山野林香。這幾支竹蓀,就有這樣的林香。

我對竹蓀並不特別熟悉,這四支中,看起來右邊二支應是長裙竹蓀,左邊二支則是僧笠竹蓀。也可能是同種,只是右邊二支比較成熟,左邊二支的紗裙還沒長長?

討論如何泡發竹蓀的網頁也不少。複雜者,要先用薄鹽水泡數次,再用沸水煮數次;簡單者,泡軟之後就可使用。個人猜想,數泡數煮的複雜方法,應是為徹底除去可能添加的人工化學藥劑,這是為品質較次的竹蓀所做的設想?

這幾支竹蓀則太美太香,泡發的過程中我使出「洪荒之力」,讓眼耳鼻舌的欲望,都得到色聲香味的滿足。

泡發竹蓀 Collage

12
grams 海鹽(2 小匙)
4
支乾竹蓀, 7.5 g each

海鹽與 1200 ml 清水調和成 1% 薄鹽水。落入乾竹蓀,浸泡一小時。取出洗淨,剪除蕈柄跟端的白色環狀硬蒂。 Collage 圖三,右側三支已剪除硬蒂,左側一支尚未剪除。切開筒狀蕈柄與網狀蕈裙,蕈柄用於此味,蕈裙則用於四寶竹蓀湯


鸚鵡穿竹蓀

12 人份

4
支水發竹蓀蕈柄(from above
aa
海鹽
12
棵青江菜心
6
支小型紅辣椒
12
尾大蝦
600
ml 雞高湯(杯)
30
grams 芡粉(4 大匙)

竹蓀每支切為三段,入薄鹽沸水燙三分鐘,撈出瀝乾。青江菜每棵根部修成橄欖形,入薄鹽沸水燙至色澤鮮豔,撈出漂過涼水,瀝乾。每棵根部頂端戳一深孔。

紅辣椒只用 3-cm 尖端,每支對切二爿,去籽。大蝦出成蝦仁,清理乾淨,每尾由腹部劃開,攤成蝴蝶片。

每段竹蓀穿入一棵青江菜、一尾大蝦;青江菜根部孔洞串入一爿紅辣椒,飾成鳥喙。每組分置深盤中,擺成鸚鵡形狀。入蒸爐蒸六分鐘,至大蝦僅熟。

鸚鵡穿竹蓀 Collage

以少量冷高湯調和芡粉。其餘高湯煮沸,以海鹽調味。淋下濕芡粉,勾成薄芡。

取出蒸好的鸚鵡穿竹蓀,淋下芡汁,送席。

鸚鵡穿竹蓀 Left

鸚鵡穿竹蓀 Right


今年羅馬 @ 2016/08/15


Related Articles:

2014 0815 Augustus Tribute
2013 0815 羅馬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