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御膳菜單
同治的除夕晚膳
乾隆時期纂成的《國朝宮史》,詳實記載康雍乾朝的皇宮制度。該書第五卷〈典禮.禮儀上.常日視事儀〉:「辰刻進膳....每日未刻進晚膳。」清代皇帝每天 8:00 前後吃第一餐,
14:00 前後吃第二餐。
《清代檔案.御菜膳房》記載了西元 1862 年除夕,清宮御膳房為虛歲六歲的皇帝載淳安排的晚膳菜單。 1861 咸豐皇帝駕崩,載淳繼位,最初使用「祺祥」年號。辛酉政變之後,兩宮太后掌權,下召翌年改元同治。所以這是載淳登基後第一次過年,進用除夕晚膳時年號仍是「祺祥」;下一次進膳時,就改為「同治」了。
大碗菜四品:燕窩萬字金銀鴨子、燕窩年字三鮮肥雞、燕窩如字鍋燒鴨子、燕窩意字什錦雞絲。
中碗菜四品:燕窩溜鴨條、攢絲雞蛋、攢絲翅子、溜鴨腰。
碟菜四品:燕窩炒爐鴨絲、炒野鴨爪、小炒鯉魚、肉絲炒雞蛋。
片盤二品。
白糖油糕、如意卷。
燕窩八仙湯。
|
慈禧的生日早膳
《清代檔案.御菜膳房》記載了同治元年(西元 1862)夏曆十月初十,清宮御膳房為慈禧太后準備的早膳。慈禧生於道光十五年(1835)十月初十,當天是她 28 歲(實歲 27
歲)生日。
一年之前,西元 1861 年夏曆十月九日,載淳登基。當時剛經過辛酉政變,局勢仍亂,慈禧只怕無法安心慶生。因此 1862 年,實是慈禧第一次以太后身份尊榮度壽。
火鍋二品:羊肉燉豆腐、爐鴨燉白菜。
大碗菜四品:燕窩福字鍋燒鴨子、燕窩壽字白鴨絲、燕窩萬字紅白鴨子、燕窩年字什錦攢絲。
中碗菜四品:燕窩肥鴨絲、溜鮮蝦、三鮮鴿蛋、膾鴨腰。
碟菜六品:燕窩炒熏雞絲、肉片炒翅子、口蘑炒雞片、溜野鴨丸子、果子醬、碎溜雞。
片盤二品:掛爐鴨子、掛爐豬。
餑餑四品:百壽桃、五福捧壽桃、壽意白糖油糕、壽意苜蓿糕。
燕窩鴨絲湯、雞絲湯。
|
宮中某日晚膳
《清宮瑣記》記載的宮中某日晚膳菜單:
火鍋二品:八寶奶豬火鍋、醬燉羊肉火鍋。
碗菜四品:燕窩萬字金銀鴨子、燕窩壽字五柳雞絲、燕窩無字白鴨絲、燕窩疆字口蘑鴨湯。
杯盞四品:燕窩雞皮魚脯丸子、雞絲煨魚、木樨炒肉、燉海參。
碟菜六品:燕窩炒爐鴨絲、蜜制醬肉、大炒肉燜玉蘭片、肉絲炒雞蛋、溜雞蛋、口蘑炒雞片。
片盤二品:掛爐雞、掛爐鴨。
餑餑四品:白糖油膏壽意、立桃壽意、苜蓿糕壽意、百壽糕。
隨克食一桌:豬肉四盤、羊肉四盤、蒸食四盤、爐食四盤。
野意數十種:鹿脯、山雞、熊掌、蘆雁、天鵝、哈斯螞。
|
慈禧的六旬生日壽膳
中國歷史上,皇帝大都並不長壽。清代年齡達到六旬的皇帝,只有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其中乾隆虛歲達 89,是歷來最高壽的皇帝。嘉慶只是虛歲 60,辦了六旬祝壽慶典,數月之後過世。道光極端節儉,不肯為慶生而破費。因此光緒二十年(1894)為慈禧大辦六旬慶壽,在清代兩三百年之間,算是罕見大事。
光緒時期檔案《皇太后六旬慶典》記載,這次慶壽活動持續了一個多月。《孔府檔案》則記載,當時的衍聖公,孔子 76 代孫孔令貽的母親和夫人,在十月四日向慈禧賀壽,進獻壽筵兩桌:
海碗菜二品:八仙鴨子、鍋燒鯉魚。
大碗菜四品:燕窩萬字金銀鴨塊、燕窩壽字紅白鴨絲、燕窩無字三鮮鴨絲、燕窩疆字口蘑肥鴨。
中碗菜四品:清蒸白木耳、葫蘆大吉翅子、壽字鴨羹、黃燜魚骨。
杯碗菜四品:溜魚片、燴鴨腰、燴蝦仁、雞絲翅子。
碟菜六品:桂花翅子、炒茭白、芽韭炒肉、烹鮮蝦、蜜制金腿、炒黃瓜醬。
隨克食二桌:蒸食四盤、爐食四盤、豬肉四盤、羊肉四盤。
片盤二品:掛爐豬、掛爐鴨。
餑餑四品:壽字白糖油糕、壽字木樨糕、百壽桃、如意卷。
湯碗菜一品:燕窩八仙湯。
壽麵一品:雞絲滷麵。
|
詮釋
畢竟是近一兩百年的菜單,顧名思義,菜色相當清楚。在此只說:
其一,所謂「福字」「壽字」「萬字」「年字」....都是擺盤裝飾。
其二,「克食」是「賞賜」之意。清代福格《聽雨叢談》:「克食二字,或作克什,蓋滿漢字諧音書寫,有不必盡同者....考清語克什之義,為恩也、賜與也、賞賚也....近人泥於『食』字,誤克食為尚膳,嘗見大臣志傳中曰『賜克食幾次』,是疊書滿漢『賜賜』兩字,殊費解也。」
所錄四份清宮御膳菜單中,有兩份列有「隨克食」,且都是以「桌」為單位,顯然份量不少。想來這是準備,供皇帝太后賞賜給隨膳侍臣的食物。
其三,四份菜單都有大量燕窩,可見當時燕窩受重視的程度。至於魚翅, 1862 的兩份菜單中,各只有一道魚翅,慈禧那份還是炒的。至 1894 則增為三道,而且做法較為多樣。顯然在那三十多年中,魚翅在清宮中逐漸得到青睞,或許因為烹飪技法與時俱進?
唐魯孫前輩《中國吃.吃在北平》:「北平飯莊子整桌酒席上的魚翅,素來是中看不中吃的....既不爛,又不入味,凡是吃過廣府大排翅小包翅的老爺們,給這道菜上了一個尊號,稱之為怒髮衝冠。話雖刻薄一點,可是事實上確然不假,並沒有冤枉他們。」如果清宮御膳房端出來的魚翅也是這等模樣,就難怪不得主子們的歡心了。
其四,關於「哈斯螞」,唐魯孫《中國吃.熊掌及罕不拉怎麼吃》文中,有時寫為「哈士瑪」,有時寫為「哈士螞」,並說:「吉林一代,春末夏初沼澤河溝,遍地俯拾皆是哈士螞。吃哈士螞並不稀奇,那是進了關,擺在參茸莊裏賣,身價才高起來。」 這是語音轉文字,寫法頗多。現在較多寫為「哈士蟆」或「蛤士蟆」,我個人喜歡最後一種:「蛤士蟆」,因這原就是「蛤蟆」,學名中國林蛙(Rana chensinensis)。其肉可以食用,但更受珍視的則是.... 每年夏季之後,蛤士蟆便準備進入冬眠。此時牠們盡其可能地攝取養份,在體內積聚大量維生素與脂肪,以供越冬之用。 成熟雌蛙在冬眠之前,更須儲存大量荷爾蒙與脂肪,以便來年春季交配產卵之須。趁冬眠之際獵捕雌蛙,風乾之後摘取靠近輸卵管與卵巢之間,富含荷爾蒙與維生素的體脂,便是蛤士蟆油(hasma),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雪蛤」。 BTW,唐文說「罕不拉」可能就是蛤士蟆,個人不太贊同。九0年代初期遊訪哈爾濱,在當地見到珍饌「犴鼻」。「犴」是「犴達罕」的簡稱,這是大興安嶺當地語言對駝鹿(moose, Alces alces)的稱謂。如同熊掌,犴鼻在當地是盛宴珍饈,而雪蛤「遍地俯拾皆是」。因此個人認為,「罕不拉」是犴鼻的可能性,遠大於雪蛤。 |
感想
不是我說,這幾份菜單實在有夠無趣。每份菜單中的食材都是一重複再重複,燕窩出現在五至七道菜中;鴨子更不得了, 1862 慈禧生日那份菜單,鴨肉出現七次,還有一道鴨腰、一道野鴨。感覺上似乎只講究碗大菜多,並不介意菜色重複?
不但同一份菜單中食材屢屢重複,這四份菜單更像是同一個模子鑄出來的。清宮膳食當真如此日復一日一成不變?還是只是節慶典禮依照特殊體制的規定?希望不是前者,否則皇室的人生,實在比我已往想像的還要更可悲可憐許多。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