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 下酒十五盞.四之二


下酒十五盞.四之二
第四盞.肫掌簽、鵪子羹
第五盞.肚胘膾、鴛鴦炸肚
第六盞.沙魚膾、炒沙魚襯湯
第七盞.鱔魚炒鱟、鵝肫掌湯齏


第四盞.肫掌簽、鵪子羹

肫掌簽,個人認同「簽」是「卷」,包括網油卷、蛋皮卷、腐衣卷、紫菜捲等,並從寬認定,這「卷」不必是均勻的長筒,也包括形狀較為自由的捲裹。如此,則今日港式茶樓仍頗常見的雞紮、鴨掌紮....亦都可歸類為「簽」。我心目中的「肫掌簽」,是以腐衣捲裹鴨肫、鴨掌。附圖的鴨掌紮中還加了荔浦芋頭,也是上好的搭配。

鴨掌紮

鵪子羹,南宋行都臨安即是今日的杭州。此羹我想依循「西湖牛肉羹」的烹調方式,而以鵪鶉肉代替牛肉。


第五盞.肚胘膾、鴛鴦炸肚

肚胘膾,根據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當時的「膾」未必使用生鮮。「胘」是牛百葉,生食不美。這場御筵「插食」另有「炙肚胘」,在此即不以燒炙,而以「水爆肚」方式料理。此味既名為「膾」,調味品便選《齊民要術.卷第八》,專門搭配「膾」的「八和齏」。這是以蒜、薑、橘皮、栗仁等八種食材調成的金色醬料,亦稱「金齏」。

鴛鴦炸肚,參考:
此網頁認為「炸肚」是「魚肚鮓」,這是南宋流行的一種醬料。《齊民要術.卷第八》有「作魚鮓法」,將較硬的米飯以茱萸、橘皮、好酒調味,裹覆已用鹽醃過的魚肉,醱酵而成。今天日本「馴れ鮓」(なれずし)的製法,仍與《齊民要術》所述基本相同。據嘗過這種珍味的朋友描述,如同陳年藍紋乳酪,這肯定是一種 acquired taste

馴れ鮓

至於「鴛鴦」,這裡真用鴛鴦為食材嗎?《山家清供》有一味「鴛鴦炙」,確實是以鴛鴦為食材。不過美麗的禽鳥未必可口,中世紀歐洲盛筵流行食用孔雀,上席時仍披覆完好的美麗翎毛,總能豔驚四座,不過聽說其肉滋味不佳。在此或可使用野鴨?


第六盞.沙魚膾、炒沙魚襯湯

沙魚膾,這裡「沙魚」指拖沙魚、鰈沙魚、鰨沙魚,亦即比目魚。唐代劉恂《嶺表錄異》:「比目魚,南人謂之鞋底魚,江淮謂之拖沙魚。」南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四十二》:「鰈沙魚,形扁,性溫。浙人呼為箬魚,淮泗謂之鞋底魚。」不少比目魚都是製做刺身的上品。

比目魚刺身

炒沙魚襯湯,帶有湯汁的煎燒比目魚。


第七盞.鱔魚炒鱟、鵝肫掌湯齏

鱔魚炒鱟,我將之詮釋為鱟卵炒鱔片。入菜的鱔魚多用黃鱔(Monopterus albus),有大黃鱔、小黃鱔之分。炒鱔糊、炒鱔段用小黃鱔,炒鱔片、炒鱔背則用大黃鱔。這裡使用鱔片,炒成湯汁較少的菜餚,以與湯齏相互映襯。

「鱟」讀作「後」,又名馬蹄蟹(horseshoe crab);因補獲時通常雌雄成對,又名夫妻魚。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遠在恐龍尚未崛起的古生代,鱟的祖先已經出現。現存的鱟中,生存在東北亞、東南亞的是東方鱟(Tachypleus tridentatus)。唐代劉恂《嶺表錄異》:「鱟魚....腹中有子如綠豆,南人取之,碎其肉腳,和以為醬,食之。」今日東南亞各地,仍以鱟卵為難得的美食。不過鱟的藍色血液含銅量過高,多食容易中毒,處理時得像處理河豚一般專業謹慎。

鱟卵沙拉
Horseshoe Crab Egg Salad

鵝肫掌湯齏,「齏」必細切,因此我將這道菜往「太史蛇羹」的方向設想。又因鱔魚炒鱟色深,我會將此菜芡汁維持較淡的色調。如同太史蛇羹,我會以白菊花瓣、切絲的箭葉檸檬葉(kaffir lime leaves)為此羹添香添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