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椒葉卷到蘿蔓卷
潑水節
潑水節,或稱宋干節(Songkran),是傣曆新年,這是傣泰民族最重要的節日。
傣曆以六月為一年之始,此時大略是西曆的四月、夏曆的三月。傣曆新年原本沒有固定日期,然傣族信奉上座部佛教,佛教許多節日都訂於月圓之日。於是傣曆的新年慶典,也以月圓前後為盛。現今泰國使用西曆,則將潑水節訂於西曆 04/13 至 04/16。此時人們清晨沐浴,濯淨身心,禮佛聽經。 泰國位於北迴歸線與赤道之間,屬於熱帶地區,全年日照、溫度差異不大。對於生活在熱帶的人民而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概念是沒有意義的。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天候因素,是降雨量。赤道附近有活躍的低氣壓區帶,隨太陽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造成這裡半年大雨、半年乾旱。因此熱帶地區只有二季,「雨季」和「旱季」。 泰國位於赤道以北,五月至十月是雨季,十一月至四月是旱季。而由北半球的春分至秋分,也就是三月下旬至九月下旬,太陽直射這帶地區。每年三月四月,已經乾旱了五六個月之後,又開始受到太陽直射,這是泰國一年中最乾最熱的時期。因此在禮佛聽經的宗教活動之後,人們互相潑水,不但稍解旱熱,也祈祝雨季盡快來臨。 |
椒葉卷, Miang Kham, เมี่ยง คำ
Miang
Kham(เมี่ยง คำ)原是泰寮地區的街頭小吃,泰語意為「美味小食」,現今則已成為全球性的時尚前菜。這是以假蒟葉或羅洛葉捲裹切成小粒的食材,搭配醬汁而食。
假蒟(Piper sarmentosum, chaplo)和羅洛(Piper lolot, lolot)都是胡椒屬植物,兩者相當類似。不過在東南亞之外的地區頗為難得,故多以菠菜葉或芥藍葉代替。 捲裹的食材經常包括:烤過的椰絲、花生、帶皮的基檸檬(key lime)、嫩薑或高良薑、辣椒、朱蔥(新鮮紅蔥頭, shallot)、蝦乾等等。泰國食風著重「地水火風」四元平衡,傳統認為有益健康。這裡烤過的椰絲、花生屬地;胡椒葉、基檸檬屬水;基檸檬皮、嫩薑或高良薑屬火;辣椒、朱蔥屬風。 泰國食風也著重五味的平衡,以上食材已包括酸、辛、辣,因此醬汁必然帶有甜味與鹹味。這道小食原始的醬汁,將椰糖與香茅、生薑、高良薑同煮,再以魚露調味。現今風行的醬汁則以碾碎的椰絲、花生、蝦乾、香茅、高良薑為基礎,當然仍以椰糖、魚露調味。 擺盤也有講究。此菜可以事先捲好,也可將食材分別陳列,由賓客自行捲裹。然而兩種上菜方式,都宜將胡椒葉圍繞在醬汁周圍,略呈水滴形狀。 |
初試 Miang Kham
數年前暑假,女兒回來時,曾經試做 Miang Kham。當時沒有買到 chaplo 或
lolot,夏天又沒有菠菜,只好以萵苣葉代替。
捲裹的食材中,椰絲、花生、嫩薑、辣椒、朱蔥、蝦乾都不是問題。基檸檬則買不到,以綠檸檬(lime)代替。此地綠檸檬 rind 太厚又太苦,我們將 zest 刨下,加進醬汁中,以維持「火」的份量;然後修除大部分 rind,再去籽切塊。可是擺盤缺了翠綠欲滴的皮色,視覺效果差好多。 醬汁是將烤過的椰絲、花生、蝦乾、香茅、高良薑一同碾碎,以椰糖、魚露調味。老爺在網上見到順眼又便宜的杵臼,買了一組。收到時發現,個頭比預想中的大,重量超過四公斤!
Mortar
and Pestle
醬汁的食材中,因為家中已有乾的香茅、高良薑,便沒有再買新鮮的。將乾香草與椰糖一同煮成糖漿,還加了些許乾的箭葉檸檬葉(Kaffir lime leaves),非常之香。
Palm
Sugar
|
蘿蔓卷
今年潑水節,又想到 Miang Kham。這道小食的食材中,椰絲我家甚少使用;此地朱蔥氣息濃郁,不若歐美的 shallot 那般柔雅;基檸檬又買不到。如果能夠找到 chaplo 或
lolot,我會有興趣再做。然而四處尋訪仍付闕如,因此放棄再做 Miang Kham 的念頭。
可在尋訪椒葉的過程中,「葉卷」的嬌豔色彩、清新氣息,已讓美味遐思縈繞心頭。不做 Miang Kham,還可以做其他葉卷啊。於是.... 鮭鱒親子醋飯蘿蔓卷。
鮭鱒親子醋飯蘿蔓卷
三種口味的燻鮭魚,早已不記得是何年何月何人送的,非常美味。搭配鮭魚卵、醋飯製做這道蘿蔓卷,太對味了。
Smoked
Salmon Trio
有次去 deli 買冷燻紅鮭魚,跟售貨人員說要 "smoked salmon"。那位看來是店主也是老饕的女士,花了不少時間教我,生的冷燻紅鮭魚是 lox,熟的才是 smoked salmon。 彩椒松子玉米蘿蔓卷。
彩椒松子玉米蘿蔓卷
南瓜毛豆菰米蘿蔓卷。
南瓜毛豆菰米蘿蔓卷
杜甫《秋興》詩八首其七:「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初讀此詩,不知菰米是何物,完全沒有想到,此米的顏色真是「沉雲黑」。
Wild
Rice
Wild
Rice, Cooked
近年此地頗為時興,以螃蟹入「粥火鍋」。幾家粥火鍋店,更以「加拿大冰湖野米」招徠顧客。這聽起來洋味兒十足、在此地價位也相當高昂的「加拿大冰湖野米」(Canada rice, wild rice),其實是中國自古即有的食材,菰米。 菰米是「菰」(Zizania latifolia)的種籽。而「菰」,其實是與我們非常親近的植物。菰的花莖經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入侵,刺激薄壁組織生長,使幼嫩莖部膨大,即為茭白。 菰米亦稱茭米、雕蓬、雕胡....茭白古稱「菰笋」「菰菜」。「蓴羹鱸膾」「蓴鱸之思」的典故,也與菰菜有關。 《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當然,菰屬(Zizania)植物的種籽都可稱為 wild rice, water oats....,並不只是原生於中國的 Manchurian wild rice。 |
東蔭湯, nonauthentic version
蘿蔓卷的發想,源自 Miang Kham,於是為此餐搭配泰式經典湯品,東蔭湯(Tom Yum, ต้มยำ)。既然蘿蔓卷已與 Miang Kham 相距甚遠, Tom Yum 也就不必力求道地。
我們非常喜愛 Tom Yum,但傳統的湯中總有許多不宜食用的香草香料,吃來往往覺得略為掃興。於是這 nonauthentic Tom Yum,便在上席之前,先將這些食材濾除。
Tom
Yum 不可或缺的三種香草香料:香茅、高良薑、箭葉檸檬葉(Kaffir lime leaves),道地做法必用新鮮食材。可家裡有乾品,就用在這 nonauthentic version 裡吧。買不到基檸檬(key lime),應以綠檸檬替代。但這也免了,因為家裡有黃檸檬。還有辣椒,道地應用 bird's eye chili,這泰式辣椒與「朝天椒」外形、辣味都類似,只是在樹上時生長的方向相反。於是我給它譯個名字:「瞰地椒」。買不到此椒,應以朝天椒或其他又小又辣的辣椒替代。但家裡有又大又不甚辣的辣椒,先用再說。還有番茄、還有草菇....反正已經是 nonauthentic,就來玩個甚麼都不 authentic,喔耶!
然而上網搜尋,一時竟沒找到使用乾香茅、高良薑粉、乾箭葉檸檬葉製做 Tom Yum 的
recipe,這下有趣了。聽說我家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嘗百草」也是傳承祖訓,來!
這裡是乾香茅、高良薑粉、乾箭葉檸檬葉各 5 g,看起來箭葉檸檬葉比其他兩種香草多了不少。以這份量搭配 1000 ml 清水,以及洋蔥、蒜仁、辣椒煮成湯底,煮時把蝦頭也加進去了。濾清之後以椰糖、魚露調味,這兩者倒是 authentic,因家裡有。主料則有草蝦、透抽、文蛤,以及家裡有的黑真珠菇、 Costco 的罐裝原味番茄塊;最後再以黃檸檬汁調味。不敢說這配方有多理想,因沒試過其他比例。只要咱們老爺說好就成,嘻....
|
今年潑水 @ 2015/04/13
Comments
Post a Comment